現在的青蟹身價不菲,以后沒這么貴了
你是不是也喜歡吃青蟹,卻苦惱于價格太貴?昨天,記者了解到,寧波海洋與漁業研究院金中文科研團隊研究的“青蟹圍隔池塘生態育苗法”取得了成功,在國內也是首創。以后,青蟹苗將更有保障,市民有望買到便宜些的青蟹。昨天,記者采訪了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研究員金中文,看看這生態育苗法究竟是咋回事。
青蟹價格為何持續走高?
蟹苗沒保障,養殖規模不斷萎縮
“和梭子蟹等比,青蟹價格很貴,一斤要上百塊,繩子還有好幾兩。我很喜歡吃青蟹,但價格挺貴,一年也買不了幾次。”一坐下來,金中文先和記者聊起青蟹的價格。
青蟹價格居高不下背后,人工育苗技術不成熟是一個重要原因。我國1994年成功實現了青蟹工廠化育苗,可一直停留在小規模試驗階段,在產業化生產技術方面尚未取得突破。
現在,國內外青蟹養殖戶的蟹苗主要是捕撈野生蟹苗,人工培育的苗種不到5%。這10多年來,野生蟹苗越來越少,杭州灣的海寧海區,曾經是重要的天然苗種產區,現在卻已無苗可捕。苗種難求,寧波的青蟹養殖規模也在萎縮。五六年前,還有9萬畝左右,現在只剩下4萬畝。市場上的青蟹價格,卻持續走高。
青蟹“寶寶”太脆弱,對生長環境很挑剔
青蟹幼苗的生長發育要經歷3個階段:蚤狀幼體階段,看起來還沒有芝麻大小;大眼幼體階段;稚蟹階段,就有蟹的雛形,這時可以進養殖場了。
“為什么青蟹育苗困難這么大呢?”記者問。金中文說,和其他蟹種的蟹苗相比,有兩個難題:
首先,種蟹的營養積累不足,青蟹幼體的營養要求極高,很難得到滿足。“市場上買的青蟹張牙舞爪,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上,青蟹"寶寶"的體質很差,連很小的水生動物都能欺負它。因此,青蟹寶寶需要更多的營養,補上先天不足。”
其次,青蟹對生長的水環境要求更高。由于體質弱,對水中微生物、細菌的防護能力差,希望有“更純凈”的生長環境。水溫如果低于20攝氏度,基本上不能再脫殼生長,就夭折了。
在這一技術之前,國內外的青蟹人工育苗基本都在室內完成。幼蟹的營養得不到滿足;生長環境也不能讓青蟹滿意,因此,幼蟹的成活率很低。
新技術如何保證成活率?
幼蟹住在“精裝修”池塘,吃最愛的輪蟲
“青蟹圍隔池塘生態育苗法”的最大特色是室外和室內培育相結合的模式,這在國內還是首創。第一步,在室外進行。池塘的四壁和底部,鋪上防滲透膜,再灌上水,水和土壤隔開。精裝修的“池塘”里,養起青蟹喜愛的浮游藻類等微生物,投放青蟹最喜愛的食物輪蟲。“懷孕”的青蟹住進池塘,孵化出蚤狀幼體。一個月左右,能成為大眼幼體;第二步,把大眼幼體階段的青蟹“寶寶”捕撈到室內培育,直到其成長為幼蟹。幼蟹的平均體重在18毫克左右,就可以到養殖戶那里養殖了。
“為什么第一階段要放在室外?”
“以前室內培育,餌料營養單一。室外培育,青蟹能得到更豐富的營養。輪蟲吃到各種藻類,能更好地為青蟹提供迫切需要的不飽和脂肪酸。”
“為什么要用防滲透膜呢?”
“這樣,可以給青蟹創造更獨立純凈的環境,提高成活率。比如纖毛蟲是青蟹的死對頭,會像棉被一樣包裹在蚤狀幼體上,使得青蟹"寶寶"不能活動和進食,導致死亡。在池塘的土壤中,會有纖毛蟲的卵,一孵化出來,就能把青蟹折騰得夠嗆。隔開后,青蟹就能甩掉"大棉被"。”
現在,這個方法取得了成功,可以實現產業化。“第一年,我們培育了不到20只幼蟹。今年,培育出了30萬只。一只種蟹能產下150至250萬只卵,5%能培育成功,遠高于自然界天然繁育的比例。”金中文說,天然捕撈的蟹苗肢體完整的只有15%左右,人工培育的基本沒有傷殘。養殖一個月后,成活率在60%左右,遠高于野生幼蟹。
現在,金中文團隊的心愿是擴大育苗規模,真正實現產業化,“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技術體系,我們有信心明年育苗300萬尾。希望能讓青蟹養殖更穩定,市民花更少的錢就能吃到青蟹。”
教你一招
買小不買大,2~3兩的青蟹最美味
記者也請長期研究青蟹的金中文給市民傳授青蟹選購的技巧。他說,只要記得簡單的兩點,就能買到肥美的青蟹。
目前這個季節,買小不買大。兩三兩重的青蟹最合適,正處于生長向上期,口感好,肉質鮮美。七八兩以上的青蟹,尤其是母蟹,往往是“老年婦女蟹”,處于生長衰退期,味道差很多。
其次,可以把蟹殼上的鋸齒邊緣對著光照一下,或者用手電照一下。如果透光區域大,說明肉太少;透光區域小,肯定是肉嘟嘟的肥蟹。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