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東部沿海有著即墨市最為密集的海參養殖區,這里更是全國最大的海參種苗繁育基地,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隨著青島藍色硅谷產業區的全面啟動,即墨海參將為高新產業聚集區讓路,最終將全面搬離。目前,青島藍色硅谷產業區的王村新城已開始試點。在不久的將來,東營、濱州等市外區域將成為即墨海參的新養殖基地。 記者 楊海濤
即墨“參農”揮師北上
最近,常年在王村中心社區沿海養海參的宋濤頻繁往東營跑,他在東營河口區看好了一片灘涂,準備將即墨的海參池搬到那里。宋濤在王村本有一處70畝的海參池,養殖十余年,在王村新城的規劃中,他的這片海參池被有償回收,因為不愿放棄老本行,在當地政府部門的牽頭下,他揮師北上,在東營河口區找到了新養殖場所。
其實將海參養殖瞄向外地的不止宋濤一人,記者從青島藍色硅谷管委了解到,在2020年前,將會有更多的“青島參農”到外地養海參。
先做試驗養殖再搬家
記者從青島藍色硅谷管委了解到,在未來幾年里,即墨東部沿海的海參池大都要搬家,這條長約40公里的海岸線將發展為高新產業的聚集區。據介紹,按照“三城一區”的規劃,位于王村中心社區的王村新城、位于豐城中心社區的丁字灣新城、位于金口鎮的金口新城等三個“新城”所涉海域的海參池都將搬家。
去年,王村新城率先啟動“海參養殖轉移”的試點,記者從王村新城管委項目安置部了解到,目前,王村新城已經回收沿海海參池1.5萬余畝。
“我們還要給青島海參尋找一個更好的家,既讓參農滿意又要讓青島海參保持現有的高品質。為此,我們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考察工作,經過考察,我們發現東營的河口區、墾利縣,及濱州的無棣縣、沾化縣在地理及水質環境和交通等方面都比較適合養殖海參。 ”王村新城管委項目安置部負責人說,即墨市計劃在東營河口區建立“即墨市海參養殖基地”,相關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洽談,其中一期240畝正在進行海參養殖試驗,一旦試驗成功,即墨市將在東營再造一個即墨市的海珍品健康養殖示范基地。
參苗仍將在青島海域繁育
“為了確保青島海參的品質,育苗仍將在即墨市海域進行,只是把養殖過程搬到了外地。 ”王村新城管委項目安置部負責人說,外地海參池相比較而言成本較低,因此這種“本地生產外地養活”的養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養殖戶的歡迎。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為了形成規模優勢,在外地打響“青島品牌”,搬遷至外地的海參池也都將集中到一起。 “在我們洽談的外地海參養殖區中,有些目前還不是養海參的地方,而是養對蝦的地方,需要重新規劃,建設海參池。有些則是現成的海參池,只需要租賃過來便可以投入使用。 ”項目安置部負責人說,至于選擇哪種方式,政府部門只負責牽頭,“落錘”則由轉移過去的參農說了算。
海參池被征用后,到哪里育海參苗呢? “我們在海參養殖轉移上給出了兩個解決辦法:一是轉移到海上,即在淺海搞海參養殖;再就是異地養殖。參農可以根據自己的產業需要來選擇不同的養殖區域。 ”項目安置部負責人說。
部分參農更青睞鄰居海陽
記者采訪了幾名需要轉移養殖區域的參農,意外發現,雖然政府部門替他們選擇了好的歸宿,但他們還有自己的打算。參農張學杰剛在煙臺海陽選擇了一片參池,目前正和對方談租賃價錢。 “公司在青島,也適應了這里的養殖環境,故土難離,老覺得到東營或者濱州去有點遠,還是就近選擇養殖池比較踏實。 ”張學杰說,他在養殖海參的過程中經常和海陽的同行打交道,對那里比較熟,自認為把海參池搬到那里比較放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