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南京“魚界”,浦口區盤城鎮七彩觀賞魚養殖場老板董善良堪稱大佬級人物。他掌管著100多畝養殖水面,產品銷往全國絕大多數省份,每年純收益數百萬元。不過,這位老板還是農民本色,在漁場接受記者采訪時,一身夾克皺皺巴巴,早已沒有光澤的黑皮鞋上沾滿了浮土。
觀賞魚進入尋常百姓家
記者:從種地到養魚,你是怎樣進入這一行業的?
董善良:我養觀賞魚已經30年了。上世紀70年代開始偷偷玩魚,最早是在自家平房頂建了個魚池養金魚玩。那個年代,玩魚還是“封資修”,玩物喪志嘛,沒有任何資料,全是靠自己摸索。后來有熟人來家里買魚,越來越多,就開始擴大規模,越搞越大,從幾十平方米搗鼓成了現在的100多畝。觀賞魚從前是有錢人才能玩,現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觀賞魚已經進入了普通家庭,行業的發展前景很好。
年年有擔心,年年都后悔膽子小
記者:你一下子搞了上百畝地的水面,就不擔心市場飽和么?
董善良:擔心?年年都擔心,這么多年,我年年擔心擴大養殖會沒有市場,結果是年年擴大養殖規模,年年供不應求。現在,光南京的金魚需求量每年就在千萬尾,我的年產量還不到十分之一,全國的需求量就更大了。除了臺灣、新疆和西藏,我的貨供往全國各地,都是電話發貨。外國人也要求供貨,我不懂外語,報關、檢疫等手續也麻煩,就委托上海一家公司做中介,讓他們賺了大頭。
觀賞魚養殖門檻不高適合農民致富
記者:這一行業技術含量大不大,是不是大家都可以進入?
董善良:現在養殖觀賞魚的基本都是初中文化,技術含量不算高,主要就是育種和防病兩個環節比較關鍵,不能出問題。我現在雇了六七個人幫忙,都是附近農民,他們負責漁場的日常管理,每月收入都在千元以上,他們要是單干,一年就可以“出師”了。此外,我還帶動了5戶農民家庭養殖,包銷他們的產品,每家一年都可增收數萬元。農民比較適合搞這一行,只要能負擔起基礎性投資,有外銷門路,都有錢賺。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