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拜耳(四川)動物保健有限公司劉濤介紹,就養殖實踐上來說,EMS有三個方面的致病因素:
一、蝦苗,不健康的蝦苗源于不健康的親蝦,Dr.Chalar發現在泰國的育苗場,剪眼之后大量母蝦死亡,親蝦肝胰臟中有大量有機生物,如弧菌以及簇蟲類寄生蟲等(而在健康狀態下,蝦體內不應有如此多弧菌)。
二、環境因素增加發病風險,比如,放苗30天內藻相不穩定;早晨pH值較低,僅為7.4-7.6;總堿度低于120mg/L。
三、管理不當,養殖過程中常見的有,第一個月投餌過多;水質總堿度以及pH值較低,pH值較時,對蝦退殼頻繁,但是又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補充;藻相不穩定。其中,蝦苗是關鍵因素,但是這往往不是養殖戶可以控制的,因此養殖戶更多地應該把養殖管理落到實處。
在養殖過程中,一旦初期發生EMS,建議以下補救措施:
1、養殖中,建議開始放苗的時候就放料臺,如果發現有死蝦,應當立即停料,直到料臺上的蝦看起來健康之后再開始逐漸投料,過程需要7-10天;
2、開足增氧機,改善池塘底部環境;
3、如果pH值不在適宜范圍內則早上使用石灰調整pH到7.8-8.0;四,定期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劑減少有害菌;五,在水中補充多種微量元素,不僅可以為水中藻類提供無機營養,也可以供應對蝦生成新蝦殼的營養。
劉濤介紹,曾有海南對蝦養殖戶在放苗15天后,三個蝦塘都有死蝦,接受建議后完全停料、打開池塘內全部增氧機并對蝦塘消毒。停料一個星期之后就沒有死蝦,就可以慢慢恢復正常養殖,這批蝦在40天后對蝦長至5cm。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