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福州多家醫(yī)院陸續(xù)接診到疑似鱟中毒患者,半個月內竟有13例疑似鱟中毒,部分嚴重中毒市民差點喪命。夏季也是石斑魚等深海魚的旺季,但是食用深海魚引起中毒的案例也時有發(fā)生。專家提醒,食用海鮮應謹慎。
中華鱟作為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捕殺。但在海濱城市,不少市民對鱟并不陌生,甚至認為其營養(yǎng)價值高。但相關文獻顯示,吃鱟可引發(fā)過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應,中毒后死亡率較高。鱟中含有類似于河豚魚的神經毒,中毒后表現為胸悶、口周麻木、四肢無力、腹瀉等癥狀。據了解,目前醫(yī)學上尚無辦法可以檢測到此病毒,也沒有特殊的解毒藥。第一醫(yī)院皮膚科林維嘉副主任醫(yī)師告訴記者,前幾年春節(jié)期間,一名北京來的游客到廈門后吃鱟嘗鮮,沒想到吃完后差點猝死。當時患者病情發(fā)展迅速,血壓明顯下降,出現缺氧,差點沒命。
除了中華鱟可引起中毒外,專家指出,在夏季,石斑魚、虎鰻、黑鱸和真鯛等是不少市民心中的“好料”深海魚,市民食用時也有中毒可能。2005年春節(jié),廈門市發(fā)生食用棕點石斑魚(老虎斑)中毒事件。2010年,5名市民食用虎鰻后嚴重中毒,當時中毒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肢端感覺異常、溫度感覺倒錯等癥狀。當晚吃剩下的虎鰻被家中貓咪食用,沒想到把貓也毒死了。
廈門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工作人員介紹,食用這些深海魚中毒,是因為其含有雪卡毒素。毒素原本存在藻類中,魚吃后積累在體內,越大的魚累積得越明顯。由于大部分深海珊瑚魚沒有危險,中毒概率很低。國家沒有禁止銷售,廈門衛(wèi)生部門無法對市場發(fā)出禁售通知。夏季是食用深海魚的旺季,專家提醒市民,盡量少吃超過1.5公斤重的大海魚;每次吃少量,避免一餐中全部菜用同一條珊瑚魚烹制;避免進食珊瑚魚的頭、魚皮、內臟和卵,因為這些部分含有較多毒素;進食時不要喝酒或吃果仁,此類食物會加劇雪卡毒素中毒的病況;如發(fā)現任何中毒癥狀,應立即就醫(y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