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年來海南省羅非魚出口量居全國第一,全球市場10%的羅非魚產自海南。為減少羅非魚養殖對海南省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海南省將科學規劃羅非魚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模式。
近日,海南省環科院主持完成省重點國際合作項目—海南省羅非魚養殖生態及環境影響調查評價與管理對策研究,并通過省科技廳評審驗收。該研究報告顯示,羅非魚產業的迅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眾收入和提高農產品出口創匯量,但其對生態環境壓力也隨之增加。該報告建議,羅非魚產業發展規劃應根據全省和當地市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環境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等因素科學規劃;實施環保設施改造,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模式。盡快出臺相關羅非魚養殖及污染物管理辦法,嚴格環境準入,新建、改建和擴建養殖場應當符合水產養殖發展規劃,并落實“三同時”環保措施;開展養殖廢水處理實用技術研究,推動研究成果向實用技術轉化,提高養殖生態環境影響防控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