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06年10月中旬,上海、北京等地相繼發生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事件,這讓整個行業深受打擊,以致多寶魚一下子從300元/斤跌至8元/斤。如今,多寶魚的價格有所回升,但也僅維持了20元/斤的收購價。多寶魚已經褪去貴族的外衣,變成了一條平民魚。
價格一路下滑 今年1月至5月,多寶魚價格一直處于下滑走勢。以多寶魚銷售一線城市為例:北京新發地市場的跟蹤數據表明,從4月初開始至5月底,多寶魚的價格一直維持在32元/斤;而上海東方國際水產批發中心5月份的價格比年初下跌了29.7%。自3月初開始,價格開始由34元/斤下跌至5月底的26元/斤。
據了解,2006年多寶魚藥殘超標事件發生后,山東主產區多寶魚的價格一度跌到了8元/斤,全省約5000萬尾多寶魚囤積,經濟損失近20億元。經歷了那起藥殘事件的大洗牌后,市場恐慌情緒逐漸平復。此后的幾年,經過市場培育,多寶魚的價格漸漸回升,養殖戶也再次聚集。
山東是多寶魚的主產區,產品主要銷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和廣東省,以活魚銷售為主。山東本地的銷量占總銷量的10%,基本上都銷往了各大酒店。“現在吃多寶魚的人少了。”天源水產公司的一位員工說,十年前吃多寶魚的人多,價兒也貴,利潤高。
市場轉向平民化
據了解,2013年第1季度末鲆鰈類苗種存量為3227.1萬尾。其中,多寶魚存量為2740萬尾。從苗種生產的區域分布情況看,盡管遼寧、河北、天津、山東、福建均有生產,但山東集中了本季度76.3%的養殖面積、67.1%的銷量及86.1%的產量。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林洪認為,目前,多寶魚的利潤雖然已經攤薄,但仍維持在20%左右,這是一個社會平均利潤,保持這個利潤的話,企業仍能健康發展。價格穩定的情況下,企業要想突圍,就得著重提高質量,重建行業信譽,畢竟鼎盛時期的暴利時代已一去不返。
質量安全受重視 日照市有鲆鰈體系內惟一的一家加工型試驗站,這里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多寶魚的魚頭、裙邊、魚皮都是寶,可以加工多種產品。目前他們正在嘗試研發多寶魚系列產品,一旦成功,市場出現需求,將開始進行規模化的生產。
對于出口加工用水產養殖場的鲆鰈魚,從一條魚未出生時,加工企業就已經對養殖場進行了監管。追蹤親魚的經歷,確認小魚苗,對養殖過程中的水質、藥物、飼料、餌料進行檢測,并對養殖過程中的用藥、用料科學配比、嚴格記錄,確保從育苗到成魚整個養殖過程的產品可追溯性。
進入加工車間,除了日常的消毒程序,公司甚至對每一個水管都進行了編號,以方便例行的水質監測。魚的整個生產流程十分有序,解凍、切頭、打鱗、分規格、去裙邊、剪鰭、開片、檢驗、去皮、鹽水浸泡、入單凍機……一個流水線下來,一條條魚已經被加工成產品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