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從7月初到中旬,農業部在其官方網站 為三種進口轉基因大豆發布“身份證”,又專 門發布材料,闡述發展轉基因農產品的必 要性和安全性。
關于轉基因的議論,似乎從未停息過, 基因都變了的東西,吃了會不會有問題?
簡而言之,農業部的態度是:轉基因和 雜交殊途同歸,只是采取的技術和手段不 同,我們日常食用的農產品,也已經有很多 屬于轉基因。
其實公眾最大的疑惑,恐怕還是來自對 農業部“安民告示”可信程度的質疑。只是 文章中有些字眼實在刺眼“......民眾對轉基 因食品已普遍接受......美國含轉基因的食 品無處不在......我們已經主動或被動地接 受了轉基因......”想問朝堂諸公,就算美國 轉基因食品多,就算美國人接受轉基因,難 道就成為我們要接受轉基因食品的理由? 其實在美國,關于轉基因的爭論也未必沒 有,前段時間,轉基因三文魚獲準在美國上 市時,也一樣爭論不休。
有人說轉基因是生物污染,但前不久, 我們目睹了兩場“更真實”的污染,廣西賀江 鎘、鉈等重金屬污染、杭州灣化工污染。
其實這不算新聞了,每逢這種污染事 件, 無非是魚蝦死亡,監測部門緊急出動,專 家披掛上陣,告訴公眾放心云云,無非是更 換事件地點。說實話,真的感到很麻木,這 種事情太多了,大不了再問責處置幾個小 官,問責一通,說不準幾年后還能復出。
話說回來,很多水污染事件都是從魚 蝦大量死亡開始的,相較之下,為何環保部 門的監測設備形同虛設?前有地震局養狗, 環保部門要不要考慮養魚?從頭到尾,受傷 最重的恐怕是江河里的魚蝦,魚蝦何罪,子 子孫孫受此大難。
講到魚蝦,可以說說上個月鬧起來的 一件事,美國針對中國出口蝦,又發起了對 蝦反補貼調查,中方應訴結果不理想。
要說這事,如果放在幾年以前,會是一 件震動行業的大事,乖乖不得了,美國人不 要我們的蝦了,2007年的“6月禁令”就是一 個典型的例子,整個行業仿佛經歷一場地 震。記得當時有一資深行業人士調侃 說:“不就是查個蝦么,才多大點兒事?國內 那么大的市場都不夠吃。”
當時聽了只是一笑,不想幾年過去,整 個對蝦產業還真的轉型成功,絕大部分改 成內銷,而且生意火熱,各種加工、物流等 行業也跟著蓬勃發展。說的夸張點,對于 這次的反補貼,或許還真只有國聯在操 心......
現在再看回頭,在當年的反傾銷戰爭 后, 國聯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現在被選為 反補貼唯一強制應訴企業,也屬正常,照現 在的產業格局看,難免有些郁悶。所以還 是應了當年那句話, 和美國佬的“蝦戰爭”, 多大點事兒啊?
另外加一句,厄瓜多爾也是出口蝦到美 國的主要國家之一,在反補貼交涉過程中, 美國有可能給厄瓜多爾“最優惠”的待遇,結 果卻因為厄國接受斯諾登的政治庇護,有 可能自動放棄美國的“優惠待遇”,而據說厄 國因為氣候好,能夠常年大量生產對蝦,正 是美國發起此次反補貼的起因,中國只 是“被卷入”,間諜居然和蝦發生了聯系,真 是世事難料。
國際市場風云變幻,國內飼料企業也不 消停。前不久就發生了“雙胞胎干部大逃 亡”傳言,掀起大型企業集團高級管理人才 發展空間的討論。解決這一問題不只有企 業互相挖墻角的激進方式,前兩年有通威 和馬朝明,前不久又有六和與李維峰,現在 又有正邦和徐立新, 職業經理人與大型企 業通過股權合作的方式二次創業,實現共 贏,漸成趨勢。還是那句古話:萬事以和為 貴。
從轉基因食品安全性之爭到水質環境 監管之爭,從對蝦出口貿易之爭到飼料企 業人才之爭,7月的水產行業 ,怎一個“爭”字 了得!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共識則是和諧 發展的基礎。我們希望紛爭的終結,不是 簡單的東風壓倒西風,或是西風壓倒東 風。倚強凌弱、以勢欺人只會掩蓋矛盾, 秉持理性科學的態度凝結最廣泛的共識, 才能“爭”出一個美好的明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