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8月10日下午,溫嶺市萬業水產育苗有限公司的趙仁云拿著玻璃器具,查看里面貝苗的生長情況。
每年的4月到10月是灘涂貝類育苗和銷售的時節。這些天,溫嶺市萬業水產育苗有限公司的員工們每隔個兩三天就給貝苗喂養藻類并更換清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種苗的病菌感染率,讓它們健康成長。
萬業水產育苗有限公司位于溫嶺市塢根鎮東門頭村,村里的500多戶人家有400多戶都是從事養殖業。在貝類育苗基地,記者看到100多個貝類種苗池分兩邊對稱排放,另一邊,工人們在數畝之大的藻類培育房中通過顯微鏡觀看海藻的存活情況,還有幾個工人把已經長成并可以出售的貝類種苗清洗干凈,準備銷往福建。
據溫嶺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丁理法介紹,今年受水質等諸多方面影響,貝類育苗情況總體不是很好。
雖然產量比往年要少,但價格沒有以前高。“現在一公斤種苗才賣幾千元,以前好的時候能賣到上萬元,有的甚至達到十幾萬元以上。”溫嶺市萬業水產育苗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趙仁云告訴記者。
早在19年前,趙仁云就開始養對蝦,那時溫嶺水產育苗業一片空白,樂清灣畔的水產養殖苗大多是從福建引進的,種苗價格一直高居不下,每公斤動輒上萬元。趙仁云看準市場,和同村的6個人斥資30萬元,辦起水產育苗培育場。到1999年,公司的年利潤達到了300萬元,并獲得“臺州市農業龍頭企業”稱號。
但是市場變化莫測,隨著育苗行業的蓬勃發展,三門、玉環的育苗公司也增加了不少,整個行業出現供大于求、效益不高的現象。受此影響,趙仁云的公司一度連著8年負利潤。
2008年,隨著養殖技術得到提高,深水養殖業發展較快,趙仁云又投資150萬元,注冊了溫嶺市萬業水產育苗有限公司,擴大育苗水體達4500立方米,并聘請了7名技術總監,根據市場需求,多品種培養育苗。如今,他們公司的育苗銷往周邊各縣市和福建等地,還銷往韓國和越南。
近幾年來,因為海區自然苗種發生量急劇減少,加上勞動力成本的大幅提高,對人工種苗的依賴度越來越高,灘涂貝類的規模化人工育苗已成為貝類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為此,加強對灘涂貝類種苗繁育基地的建設已顯得十分必要。
2012年,溫嶺市萬業水產育苗有限公司又投入100多萬元,承擔起了溫嶺萬業灘涂貝類種苗繁育基地改造的項目,其中包括育苗車間改造、對110個育苗池底部進行硬化、育苗室頂遮光防水等多個項目。經改造后,育苗室的抗風能力增強了,池底的病菌也相應減少。趙仁云介紹,往年培育苗種最高是12億粒,改造后將會達到18億粒的產量。
如何能進一步提高灘涂貝類育苗產量和價格?對此,趙仁云認為,必須依托省級以上優質苗種繁育基地,以苗種繁育與中間培育苗種為主,走精品名品之路,推進“養殖場+基地+農戶”的模式和體系,強化示范帶動作用,提高產業化水平,同時,還要加強技術人員的引進,充實技術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