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對于大閘蟹的喜愛從未有過停歇,秋風一起,不光“蟹腳癢”,吃客們的胃口也早就被吊了起來。金爪黃毛、肉鮮味美,產自陽澄湖、太湖的大閘蟹一直都是上海人的最愛。
按照往常,8月中旬已經是大閘蟹陸續上市的時節。然而,由于連日來高溫肆虐,這道申城吃客至愛的盤中佳肴,也因此推遲了上市時間。陽澄湖和太湖的蟹農告訴記者,連續高溫讓大閘蟹遲遲不肯蛻殼,不能按照正常生長規律如期長大,心癢的市民想要真正飽口福,恐怕得等到中秋以后了。
不過,蟹農同時強調,高溫因素并不會影響大閘蟹的品質,充分的陽光反而會提高湖底水草質量,讓大閘蟹有更好的生長環境,今年的蟹肉將更鮮更美。
生長有點慢,上市會較晚
連續數十個高溫天,讓陽澄湖、太湖等湖區的大閘蟹度過了最難熬的一個夏天。“今年中秋節比去年早了10多天,高溫天又持續得特別長,大閘蟹上市肯定會推遲。”這兩天,面對不少老客戶的詢問,在銅川水產市場做了10多年大閘蟹生意的林老板都會反復作出這樣的解釋。
蟹都匯陽澄湖湖區的養殖人史先生說,大閘蟹對天氣比較敏感,溫度連續在30℃以上就喜歡躲到湖底“避暑”。而今年陽澄湖的蟹池水溫卻屢屢超過35℃,這幾乎已經是大閘蟹能夠忍受的極限,烈日炙烤下,它們也像人一樣出現“疰夏”反應,具體表現就是“胃口”變差、蛻殼緩慢,也遲遲不長個頭。
昨日,多位蟹農也證實,往年最早的一批大閘蟹在8月中旬就可以上市,但今年江南地區連續數十天的高溫酷暑天氣對大閘蟹生長造成影響,估計市民要想吃上大閘蟹,普遍都得在中秋節過后一星期左右了。
水深且有草,品質會更好
不過,雖然高溫影響了大閘蟹的生長,但凡事有利有弊,陽光的連日直射也讓湖底的水草長勢兇猛,直接為大閘蟹制造了更好的生長環境。如果飼養得當,陽光充足可以提高湖底水草質量,讓大閘蟹有更好的生長環境,蟹肉也會更鮮美一些。
蟹都匯下屬養殖戶陶先生表示,水域的深淺對大閘蟹的成長至關重要。“最適合螃蟹生長的水位是1.5米,特別是高溫天氣里,諸如池塘等淺水域的水溫偏高,對大閘蟹生長可能會受影響;但湖底對大閘蟹來說卻是最佳的"空調房",這里在高溫下光合作用好,水草長勢好,就為大閘蟹提供了良好的"避暑納涼"環境。”
陶先生說,現在已經到了給大閘蟹增加營養的關鍵時期,針對今年的天氣,他在喂養時特地增加了螺螄和玉米的投放量,“我養的大閘蟹質量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個頭有大小,選蟹看品牌
蟹都匯一負責人也表示,今年大閘蟹的產量不會受高溫影響,陽澄湖大閘蟹的總產量相較去年的2200噸小幅增長。
不過,史先生提醒市民,因為生長周期被打亂,今年大閘蟹在個頭上或許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狀況。該負責人透露,如8月中旬還是連續“高燒”不退又不下雨,部分螃蟹可能就此放棄蛻殼,個頭大小便難以保證。因此等到中秋節后上市,在選購大閘蟹后特別要注意購買大品牌、有公信力的經銷企業,才不至于出現缺斤少兩的現象,“像我們都是聘請有十幾年經驗的挑蟹師傅,在重量和品相上都有非常標準化的操作,同時我們的采購價都比別人高,因此才能保證拿到品質優良的蟹。”蟹都匯另一負責人介紹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