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小石島的一處海參池。養殖戶告訴記者,海參已經盡數在池中化成濃漿,偌大的池子竟很難撈出一只完整的海參
在虎頭崖的一處海參池,養殖戶在抽水,準備清理干凈水池再貸款養海參
在煙臺萊州市108公里的海岸線上,綿延著不計其數的海參池。接連幾年的豐收,讓養殖戶嘗到了甜頭。沿海的村民填海造池、圍擋灘涂,建起了一個連著一個的海參池,不少養殖戶在此前尚是海域的海參池邊蓋起簡單房屋,守護著滿池嬌嫩的海參。今年7月初,我省開始出現大面積降雨。而高溫天氣也從8月初伴隨而來,持續至今,致使不少養殖戶的海參絕產,損失慘重。連續幾天,記者調查了解到,除了萊州以外,東營、即墨等地也出現了類似情況。文/圖 記者 鄭芷南發自煙臺萊州
原因
今年我省降水量388.2mm,比歷年同期高出34.6% 海水的平均溫度達到了29.5℃,比去年高0.6℃
結果
海參大量死亡
損失
養殖戶的具體損失情況,還在統計中對市場的影響,海參養殖周期一般為2-3年,今年海參死亡,對今后兩三年海參的產量都將產生影響
現狀探訪
三年投資收獲在即“全軍覆沒”
虎頭崖是距離萊州市區7.5公里的一個鎮,靠海的西原村有不少海參養殖戶,老周就是這些養殖戶中的一員。
老周家有兩個海參池,8月17日上午,抽水機正在給其中一個海參池抽水。老周外出沒有回家,老周的母親提起這滿池的海參,心疼地直跺腳,“滿池子的海參都死了,一個都沒有了,這兩池子海參有四五千斤,我們損失了四五十萬呀。”
老周的妻子蹲在池邊,看著淡綠色的池水說:“現在一個都找不到了,讓我們一家人怎么過日子。”
老周回家后,告訴記者,這兩個海參池是2010年建的,基本上搭上了全部的家底,還有一部分貸款。老周告訴記者,三年前投資至今,他還沒有收益,本來瞄準了今年的市場,想賣個好價錢,但是沒想到血本無歸,“海參養殖是兩到三年一收,三年前海參池剛建的時候投的海參苗,正好是收的時候,但是現在全部沒了。”
老周告訴記者,他家三年前投放的海參到今年春天重量已經達到每只二兩左右,有人要來買,但是他沒舍得賣,想等到今年秋天海參長大點再賣,能多賺點錢。但是還沒入秋,池子里的海參已經撈不上來了,“海參有的縮成了疙瘩,有的化成了濃漿,都爛沒了。”
今年7月份,海參開始出現問題之初,正是萊州降雨不斷的時候,降雨持續了半個多月。“海參開始出現死亡的時候,我還用充氧棒給海參池里充氧,但是海參死的太快了,充氧根本不管用。”老周一邊嘆氣一邊說。
現在,老周準備要清洗海參池了,“先把池子刷干凈,等到天氣穩定了,貸款再養吧。總不能不養了吧,這么大的池子也不能不管了吧。”
損失數百萬的大有人在
萊州刁龍嘴小石島附近,有近萬畝的海參池。去往小石島公路的兩側,一個接一個的海參池,成了這個海灣中的一道風景線。
記者注意到,這些海參池中,只有極少數在池中拉上了小面積防曬網,而更多的則是曝曬在陽光之下。
老張家有兩個三十多畝的海參池,近來的高溫和降水也讓老張家的海參“顆粒無收”。老張在池邊建了一所三間的水泥房,他和妻子常年居住在此,照看著海參池。在海參池邊待了一會兒,臉上便感到了火辣辣的疼。老張和妻子在海邊烈日和海風的吹打下,皮膚變成了黑紅色,這是海邊海參養殖戶臉上常有的顏色。
老張的妻子說海參死的太多,她已經不忍心往海參池邊靠近了。但是正值中午,老張的妻子還是走到海參池邊,看看池子,雖然池中的海參已經所剩無幾。養殖戶老宋告訴記者,這片都是填海造陸建起來的海參池,養海參的越來越多,“地盤”也就越擴越大。“小石島這片就有近萬畝的海參池,整個刁龍嘴就太多了。”老宋說每畝海參池就能出產五六百斤海參。僅老宋一家,海參的損失就上百萬,“僅有少數沒長大的海參苗存活,兩三年的大海參全完了。”老宋告訴記者,他認識的海參養殖戶中,損失數百萬的大有人在。
老宋告訴記者,今年他測量的海水溫度最高一次達到了33℃,而今年連日的降雨和高溫一起成了海參的死敵,“原來氣溫也高過,但是沒出現這么大面積的死亡,今年雨水比往年多,兩方面原因才導致海參絕收的。”老宋說,下完雨后,海參池里的鹽度還不到20‰。
記者在萊州調查發現,除了虎頭崖和刁龍嘴外,金倉街道的崔家村養殖區,朱由養殖區的露天海參養殖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記者調查
降雨與高溫疊加造成海參死亡
在萊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大廳里,張貼著8月5日由萊州市氣象局發布的高溫黃色預警。漁業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平均的海水溫度達到了29.5℃,比去年的平均海 水 溫 度28.9℃高 出 了0.6℃。而記者從萊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8月17日的平均海水溫度達到了29.7℃。
漁業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海參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溫度升高,加上今年降雨量大,海水鹽度下降,導致了海參的死亡。在池塘中養殖的的海參可采用地下水和冰塊降溫,也可用遮陽網緩解高溫,但是在海域里養殖的就不好補救了。
工作人員還說,萊州的海參采取輪養模式,養殖兩三年才能“收獲”,每年出產3000噸左右。今年海參死亡,對今后兩三年海參的產量都將產生影響。具體的損失情況,這名工作人員稱還在統計中。
記者從水文部門獲悉,從今年7月1日起截至昨天下午五點,我省的降水量達到388.2mm,比歷年同期高出34.6%。而高溫天氣也從八月初持續至今。
當地漁民告訴記者,在海參養殖過程中,水溫超過20℃,海參便進入“夏眠”狀態,不吃不喝。一旦水溫超過28℃,海參便很容易出現死亡的情況。同時,降水量增大,導致池中鹽度突降,池底缺氧,養殖環境惡化,引發海水養殖疾病的幾率大大增加。
同時,記者發現,匯入渤海萊州灣的水系眾多,有19條淡水自萊州灣流入渤海,降水量大量增加也容易影響沿海區域的海水鹽度。加之一些填海造池的養殖戶,將海參池層層向海中擴張,也影響了海參池中海水的更換,影響了海參的健康成長。
應急措施
多地現類似情況 有關部門發布防范措施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萊州以外,還有其他地區也出現了因為高溫和降水量大而引起海參大量死亡的現象。
記者在省海洋與漁業廳官方網站各地動態欄目中注意到,最近青島即墨市、濱州無棣市,以及煙臺、威海的一些地市都出現了此類海參死亡的現象。
8月16日,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漁業處發布《山東省刺參高溫災害應急防范措施》,措施中指出,刺參死亡、化皮主要是由于極端天氣導致水環境異常變化造成,不屬于爆發性病害,切勿投放抗生素類藥品,可適當投放增氧劑、底質改良劑及抗應激類制劑等。據氣象部門預報,近期高溫悶熱無風天氣仍將持續,影響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刺參養殖生產者可酌情進行捕撈收獲,降低損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