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8月20日,市民在河南水產市場購買養殖蝦。 記者 叢瑜媛 攝
時下正值沿海各地漁民捕撈對蝦的時節,根據山東省相關文件規定,8月20日12時起,持有《捕撈許可證》的張網(含鳀魚落網)、刺網漁船可以在山東省增殖對蝦保護區內回捕增殖放流對蝦。記者昨日了解到,因為海里的對蝦資源少,文登100多艘刺網漁船仍“按兵不動”。海蜇資源的向好趨勢吸引著部分小馬力漁船鉚足勁捕撈海蜇。
100多艘刺網漁船未辦證
昨日是增殖對蝦開捕首日。當日下午,開了一家飯店的高先生前往小觀碼頭打算收購一些對蝦,到海邊問了一圈卻發現,漁民并未出海開捕對蝦,只得失望而歸。記者了解到,雖然文登有100多艘刺網漁船符合捕撈對蝦條件,卻沒有漁民前往辦理增殖對蝦捕撈證。
當日下午,記者在前島碼頭看到,近30艘漁船陸續靠岸。上前一問,這些漁船全是出海捕撈海蜇的。船主林先生當日滿載著海蜇歸港。他說,雖然他也有刺網,符合捕撈對蝦辦證條件,但是他對此并不感冒。“海里對蝦資源非常少,出海不合算。”林先生說。
記者看到,前島碼頭停靠的多為小馬力漁船,但是大多數漁船仍停泊在港內。當日,記者在小觀碼頭、澤庫鎮長會口碼頭和白云碼頭也看到,大多數符合辦證條件的漁船都在碼頭內“按兵不動”,既使有出海的船主,也是出海捕撈海蜇。
“截至目前,符合條件的100多艘刺網漁船還沒有辦理增殖對蝦捕撈證的,拖網漁船船主辦理捕撈證的熱情也不高。”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捕對蝦不如撈海蜇
8月20日12時許,海蜇收購商李大民仍在前島碼頭上忙碌著,稱重、計數、裝車,忙得不可開交。“我今天收購3000多斤海蜇,情況不錯。”李大民說。當日,前島碼頭上近10輛收購貨車在此停放,收購商們不時到海灘上觀望歸港漁船的收獲情況。
然而對于增殖對蝦開捕首日,漁民們卻并不感興趣。對此,漁民李遠文有自己的一筆賬。
“出趟海作業三四個小時,基本上能撈回來五六百斤海蜇,以平均每天500斤海蜇,每斤收購價3元錢計算,我這一船海蜇能賣上1500塊錢,扣除每天200塊錢的雇工費用和柴油錢,我一天凈賺1000多塊錢,一個月掙三四萬塊錢不成問題。”李遠文說。
“我有時候一天能撈回來八九百斤海蜇,費勁撈那點少得可憐的蝦,可能還不夠油錢呢。”記者當日在小觀碼頭采訪時,船主許先生也這樣告訴記者。
相比于捕撈海蜇的高利潤,捕撈增殖對蝦則算是賠本買賣。當日,澤庫鎮董戰波的一對150馬力漁船仍停靠在長會口碼頭上。“去年這個季節在周邊海域捕撈對蝦收獲不理想,今年我打算9月1日開海后再出海。”董戰波說,出海作業扣除燃油費等費用,本錢至少需要1萬元,而捕撈回來的對蝦數量非常有限,即便運氣好時可能多帶回點魷魚,但是出海成果僅僅只能保住本錢,而運氣差時會賠錢。
想吃鮮對蝦還得再等等
8月20日16時許,河南水產市場迎來了銷售晚高峰。攤主孫女士的南美白蝦銷售攤迎來了不少市民光顧。
當日,記者走訪河南水產市場和市區大型超市看到,在售的以冷凍蝦和養殖基圍蝦為主,市場難覓新鮮對蝦。“目前我們賣的多數都是養殖蝦,30個頭的南美白蝦每斤價格是28元,20到25個頭的價格價格大約每斤30多塊錢,養殖的活基圍蝦售價則達到每斤75塊錢,冷凍的野生海蝦不常見,更別說新鮮的對蝦了。”河南水產市場一攤主如是說。
“不算對外批發,我這個攤每天能零售50斤南美白蝦,銷售情況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七八十斤。”河南水產市場海鮮攤主孫女士說。據悉,水產市場上的10多個攤位每天養殖蝦的零售量基本保持在500斤。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北起蓬萊燈塔、南至日照市繡針河口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內側海域是增殖對蝦保護區,在此區域內,張網、刺網持證回捕的可捕期為8月20日至10月31日,拖網持證回捕的可捕期為9月1日至10月31日。據介紹,近日,市海洋與漁業局將派人到碼頭現場為有辦證需求的漁民辦理相關手續。想要吃鮮對蝦的市民,還得再等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