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這個夏天很特別,7月煙臺持續降雨,8月又出現多日持續高溫天氣,導致煙臺萊州等海域海參大面積減產,有的海參養殖戶稱,“6年的養殖成果蕩然無存,虧損了四千萬元。”
30萬斤野生海參大面積死亡
郭先生是萊州金倉街道汪里村的海參養殖戶,六七年前在村里的淺海水域承包了10畝水池養殖海參。“前段時間,我家露天海參出現了大規模死亡的現象,海參死后很快就發粘發臭化掉了。”郭先生告訴記者,他家養殖的海參分露天、大棚兩種。大棚海參由于有大棚遮擋,水池里取的是沿海深水井中的海水,溫度低,沒有出現海參死亡情景,可海灘上成片的露天海參卻沒有這么幸運了,近些天來陸續死亡,到現在幾近全軍覆沒。
“我家養殖露天海參有3年多了,10畝的海參池子中有5000斤海參,原本打算秋天打撈出售,誰知現在全部死了,損失太慘重了。按今年五月每斤活海參60元的收購價格來計算,損失了30多萬元。”郭先生稱,今年海參出現減產死亡,不是一兩戶的事情。萊州金倉、三山島、金城、虎頭崖等鎮街水域都出現了海參減產、死亡,僅他們汪里村就有200多戶海參養殖戶蒙受損失。養殖戶的露天海參90%以上死亡,有的養殖戶因承包了四五十畝海參池,虧損了上百萬元。
與郭先生相同,萊州金倉鎮倉上村海參養殖戶曲靜家飼養的露天海參損失也很大。曲靜介紹說,她家有50多畝露天海參,死亡率達到了95%以上,據統計有2萬多斤海參死在了池子里,損失達100多萬元。“承包海參池子6萬元一畝,再加上當年購進海參苗以及喂養海參采購飼料的投入,我的錢周轉不開了,便向銀行借了30萬元。本以為等秋季海參收貨了,就能將貸款還上。誰知今年的海參短時間內大量死亡,賠了個血本無歸。”曲靜說,他們村海參養殖戶有20多家,許多養殖戶飼養海參都是貸款,比她家虧損嚴重的養殖戶還有很多。
養殖戶劉軍在萊州金城鎮承包了兩萬畝海區,養殖了30多萬斤野生海參,每年向養殖區投放上百萬的海參苗和飼料。“辛辛苦苦培育了6年海參苗,本以為今年秋季能喜獲豐收,可現在海參卻大量死亡,直接賠進了四千萬元。目前,一斤野生海參收購價格在120元,不光賠大發了,6年的辛勤付出也都打了水漂。”
近期海參收購價格已經攀升
劉軍說,不僅他家養殖區內的海參死亡殆盡,而且他鄰近的80多戶海參養殖戶也都蒙受了損失。除了海參,海域養殖區內的海螺、海星、螃蟹、魚蝦也大批量死亡,許多魚居然游到岸上,窒息而亡。養殖戶們稱,像這樣養殖海參出現大范圍死亡的現象之前從未遇到過,幾十年來罕見。
萊州海參大量死亡到底是怎么樣引起的?劉軍說,最開始這種現象是從招遠海域蔓延過來,接著萊州金城、三山島、金倉、虎頭崖等海參養殖區域就成片出現海參減產和死亡的現象。有人說與7月持續強降雨有關;有人說是8月的持續高溫導致海參死亡。
煙臺膠東海產品酒水食品市場長島海參批發商吳長虹則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不僅萊州出現了海參減產的情況,長島、蓬萊、招遠等煙臺沿海各養殖區和東北大連等海域也出現了海參死亡減產的現象,原因還是與前段時間頻繁降雨和氣溫升高、水溫增高有關。吳長虹說,海參收購商一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和九月中旬至十一月收購活海參進行加工。加工企業今年四五月份收購養殖海參,每斤價格60元左右,野生海參價格為120元,可能近期受海參減產的影響,有的地方養殖海參收購價格從每斤60元上漲了到70元。
“每年中秋節和春節是海參銷售的旺季,海參出現大幅度減產,市場對海參需求量增大,不難想像到今年下半年海參價格還會有所攀升。”吳長虹說。
降雨與高溫引發海參減產
針對今年萊州海參大面積減產的情況,海洋漁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說,今年海參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溫度升高,加上今年降雨量大,海水鹽度下降,導致了海參的死亡。
一般情況下,在海參養殖過程中,水溫超過20℃,海參便進入“夏眠”狀態,不吃不喝。一旦水溫超過30℃,海參便很容易出現死亡的情況。同時,降水量增大,導致池中鹽度突降,池底缺氧,養殖環境惡化,極易導致海參死亡。
“因高溫天氣持續,煙臺、東營、即墨等地不少海參個體養殖戶絕產。這意味著今年海參供應可能出現大量減少。2012年全國海參產量約14-15萬噸,山東地區產量達8萬噸,占全國的一半。”煙臺市海參協會相關專家分析,受限制“三公消費”影響,上半年海參價格一直維持低位,主產區的產量減少將改善行業的供需環境,價格或出現上漲。若減少量較大的話,不排除價格大漲的可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