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7、8月份東營市遭遇持續高溫和強降雨過程,為減少池塘水質對海參產生影響,減少漁業生產災害損失,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出臺了《關于加強水產養殖技術指導服務工作的意見》,同時東營市現代漁業示范區管委會啟動《海參養殖應急預案》,提高海參養殖自然災害能力,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對海參養殖的危害。
記者采訪了解到,補救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排淡和增加水體深度,以達到降溫、提高鹽度的作用。持續降雨后,市現代漁業示范區管委會幫助養殖戶對池塘壩子沖口及時填土,防止淡水倒灌海參池塘,同時,通知養殖戶及時打開閘門活動閘板,排掉池塘頂部的淡水層,盡可能減少淡水存儲量,確保池水鹽度降幅最小。
另外,監測池內和外海鹽度,根據現場因地制宜指導養殖戶采取增加水深,待外海鹽度提升到25左右時,通知養殖戶對海參池塘進行換水。為降低海水溫度、提高鹽度,通過用堿水井換水等方式對池塘水溫進行調控。漁業區技術指導員還針對海參易發疾病,指導養殖戶及時進行撒藥防治,通過播撒底質改良劑,改良池塘水質,提高海參免疫力。
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針對近期海參養殖管理中發現的問題,邀請專家在海參養殖重點區域巡回舉辦專題培訓班,針對海參易發生的病害等問題現場指導。市海洋經濟發展研究院、漁業科、質監站等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相關縣區和海參養殖重點企業進行檢查。
在《海參養殖應急預案》中記者看到,在預防和預警機制包括養殖池塘巡查、臺風、降雨、降雨、高溫、疾病監測等適時預警,在防范措施中,包括增氧、消毒、氧化池底及水質、調節進排水、檢測池內水質指標等,降低海參應急反應引發的疾病。另外,全力幫助養殖戶搶收,將損失降到最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