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昨天,蘇州市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再掀高潮,蘇州工業園區、吳中區、虎丘高新區和相城區等四個城區放流點共放流魚苗400萬尾。到目前為止,蘇州全市已完成放流魚苗、魚種1400萬尾,主要放在長江、內河以及太湖、陽澄湖入湖河道。預計今年蘇州的放流總量將超過5000萬尾,其中花白鰱的放流比例超過50%。
昨天舉行的蘇州城區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魚苗400萬尾,苗種全部來自蘇州市的省級水產原良種基地——蘇州市未來水產養殖場,放流地點分別是蘇州工業園區的陽澄湖和唯亭小西湖、吳中區的吳淞江和張陵港、高新區的大白蕩和金市港以及相城區的冶長涇和元和塘、渭塘涇。在金市港,共放流了40萬尾魚苗。該港全長5公里左右,東接滸關運河,西接太湖,金墅港取水口就在這條河入湖口的2公里處。經過整治,近年來金市港整體面貌已經煥然一新,河水清澈,河兩旁綠樹成陰。負責放流的漁政人員將裝滿魚苗的水桶輕輕沉入河水中,無數尾黑色的小脊背立刻四散游開,尾巴一擺便不見了蹤影。
今年是蘇州市歷史上放流規模最大的一年。到目前為止,蘇州全市已完成放流魚苗、魚種1400萬尾,預計今年的放流總量將超過5000萬尾。此次放流的魚苗、魚種主要放在長江、內河以及太湖、陽澄湖入湖河道,品種除青、草、鰱、鳙、鯽等常規的家魚品種之外,還增放了中華鱘、鱖魚等名優特品種。
今年的增殖放流還調整了放養的品種結構,其中花白鰱的比例超過50%,而往年只有不到20%的比例。蘇州市漁政管理站副站長尹維介紹,從生物習性來看,白鰱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餌料,花鰱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餌料,因此增加花白鰱的比例,從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生物鏈的作用,減少水體中的藍藻數量,“但是,這個放養比例要經過嚴格的科學測算,否則,將引起另外一種的生態失衡。不同的水域、不同的水質情況,花白鰱的放養比例也不同。相對來說,水質清一點,花鰱就放得多一點,水質混一點,白鰱多一點。往年,考慮到經濟價值,內河里放養的鯽魚比例在50%左右,而今年鯽魚降到了20%左右,相比之下,花白鰱的比例則超過了50%”。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