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多月,就到‘蟹季’了!”傍晚時分,陽澄湖鎮北前村蟹農錢永根的忙碌才開始,打理蟹塘、下塘投食,密切關注大閘蟹最后一次蛻殼情況。像錢永根這樣的蟹農,占到了全村人口的8成以上。
南臨陽澄湖的北前村,是一個以大閘蟹為主的特種水產養殖專業村,全村3200畝標準化蟹塘,年產值超過1億元,吸納8成以上村民就業。北前村以“科技興農、產業強村、優蟹富農”的發展思路,成為全市4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之一。
大閘蟹精養流程全部標準化
蟹苗投放每畝不超過500只
村外是陽澄碧波,進村則是整齊劃一的標準化蟹塘。夕陽西下,蟹池邊、田埂上,則是一番忙碌景象:三三兩兩的農用三輪,運輸著飼料,有的蟹農哼著小曲兒,準備下塘投食,有的則站在塘邊,揮著長長的網兜,網著水面上綠綠的水草。
2010年,北前村被列入陽澄湖生態保護區。2012年,全村對3200畝蟹池進行清淤改造,改造成了10畝、25畝、50畝三個規格的120個標準化蟹池,并配套微管增氧、循環水系統等基礎設施。這些蟹池中,500畝為扣蟹(蟹苗)池,2700畝則為成蟹池。
北前村村委會主任宋小龍告訴記者,河蟹按照“稀、大、高”生態養殖,從蟹苗投放到飼料投放,都得按照村里統一的標準來。他說,比如,原先蟹農自己養蟹,一味地追求產量,每畝蟹池投放扣蟹800-1000個,但到頭來密度過高,螃蟹反而養不大。村里則統一規定每畝蟹塘扣蟹投放不得超過500只。此外,飼料定點供應、統一投放,一改以往蟹農粗放式地喂食,而是根據季節變換,調整螃蟹的口味。
北前村積極推行“漁業科技入戶工程”,每年50名養殖戶參加相城區水產漁業科技入戶工程,使得養殖戶在培訓與交流中獲得了更多的養殖技術與經驗。
經過近幾年的精養,每畝蟹塘產量控制在130-150斤,畝均純收入則達到3500元以上。年產大閘蟹約48萬斤,年產值超1億元。
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全村八成以上是蟹農
目前,北前村成立北前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兩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1645畝蟹塘由合作社集體經營,1555畝由蟹農承包經營。
錢永根是村里供職,分管300畝蟹塘,同時他還是股份合作社的一名股民,領著村里的兩份“工資”(薪水和分紅)。他告訴記者,他每月薪水分為基本工資和績效考核。螃蟹養的合格,每月他能領1500元基本工資,超出預定銷售額之外的則可拿提成。同時,他以6000元入股北前村股份合作社,去年年底分紅4000元。所以,螃蟹養得好不好,直接關系他的錢袋子,薪水加分紅,去年他進賬3萬多元。對于這個收入,他直言挺滿意。
北前村村委會主任宋小龍告訴記者,北前村大閘蟹養殖面積占全村耕地面積90%,全村人口8成以上是蟹農。目前,北前村兩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吸納股民489戶,占全村農戶總數77.6%,農戶以現金入股,每股6000元,一人一股。到年底,有14%的保底分紅。同時,60%的持股股民,又參與村里的河蟹養殖,平均每人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
北前村的大閘蟹產業形成了產、貯、銷一條龍良性發展態勢,大閘蟹主打陽澄湖現代農業園注冊的“陽澄湖”及“菊花”牌商標,暢銷全國各地市場。去年11月,北前村通過農業部審核成為第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