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年來,隨著飼用酶制劑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水產飼料配方結構的不斷調整,越來越多的酶制劑被應用到水產飼料中,由于種種原因,飼用酶制劑在水產飼料中的使用效果在很多時候并未如同我們所期望的那樣。筆者結合自己在水產酶制劑的推廣與服務方面的實踐,對導致水產酶制劑使用效果不佳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1 應用技術方面的原因
1.1 酶種選擇不對
酶制劑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添加劑,只有在適宜的條件下,它才能發揮出較強的活性。飼用酶制劑是在養殖動物體內發揮作用的,因此要有理想的效果就必須選擇適合養殖動物消化道環境的酶制劑。而水產動物由于種類眾多,消化生理結構差異較大,消化道的環境也不一樣,在選用酶制劑時經常會出現選錯酶種的情況,如在鯉魚料中使用酸性植酸酶而非中性植酸酶,而在斑點叉尾鮰飼料和羅非魚飼料中又使用了中性植酸酶。酶種選擇不對,會導致酶制劑在動物體內發揮作用的環境不適合,從而影響了酶制劑的作用效果。
1.2 酶譜的針對性不強
酶制劑作用的發揮不僅與環境有關,還必須有相應的底物存在,如果所用酶制劑與飼料中的底物不相對應,那么也會影響到酶制劑的使用效果。如配方中使用的是大麥而不是小麥時,就不宜選擇以木聚糖酶為主的小麥酶,而應選擇以β-葡聚糖酶為主的大麥酶。因此,為了選擇針對性較強的酶制劑使用,在選擇酶制劑前我們必須對飼料配方中的抗營養因子的組成情況進行充分地分析,然后根據抗營養因子的組成情況選擇酶譜針對性強,單酶濃度適宜的復合酶制劑進行使用。
1.3 加工過程中損失過大
飼料的加工過程是對飼用酶制劑效果影響較大的因素之一。雖然隨著酶制劑技術的發展,飼用酶制劑的耐熱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這并不意味著飼用酶制劑可以耐受任何飼料的生產溫度。不少企業由于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一味相信耐熱型飼用酶制劑的耐熱性,在超出了酶制劑的耐受條件下仍然期待酶制劑有較理想的效果,這顯然是難以實現的。所以在使用酶制劑過程中必須了解飼料的加工溫度以及酶制劑所能耐受的溫度,如加工溫度過高或超過了酶制劑的耐受溫度,就要調整酶制劑的使用方案或采用后噴涂的方式來使用酶制劑了。
1.4 使用酶制劑的溫度不適
一般來說在酶制劑的耐受溫度范圍內,酶制劑的使用效果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的,在溫度較低時,酶制劑的效果就會較差。我們目前養殖的水產動物都是變溫性動物,其體溫是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在環境溫度較低時,其體溫也很低,這樣就會導致酶制劑的效果不理想。從目前市場上的產品情況來看,大部分飼用酶制劑只有在20℃以上時,才能發揮出比較理想的效果。
2 評價方法上的原因
嚴格意義上講,好的添加劑產品只有養殖動物說好才是真的好,但實際中并非如此,更多的時候還是我們人說了算。因此導致水產酶制劑的使用效果不佳的原因還包括評價方法上的不系統。
2.1 對酶制劑效果的期望值太高
飼用酶制劑作為一種具有生物活性添加劑,對動物生長性能的改善往往是有限的,很多時候甚至只是體現出改善的趨勢,而不能達到顯著的改善,然而在水產酶制劑的使用過程中,很多用戶希望酶制劑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顯著改善飼料的品質,這在很多時候是存在一定困難的。
2.2 對酶制劑評價的指標單一
酶制劑的使用效果不是體現在某一個方面,而是體現在多方面,所以在評價酶制劑的使用效果時,也應該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就目前的情況來說,評價商品酶制劑使用效果的指標很多,包括對飼料利用情況的評價、對生產性能改善的評價、對綜合效益提升的評價等,具體采用什么指標評價,一方面要結合酶制劑的使用目的,另一方面也要盡可能的全面,因為在不同的配方和養殖動物中,酶制劑所體現出來的效果會有很大的差異。(作者:吳建軍周櫻 詹志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