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船在慶順碼頭靠港卸貨。
3個月的黃渤海伏季休漁期昨日結束。昨日上午,文登各漁港碼頭上一片繁忙,準備漁網、添加冰塊、儲備食物、調試機器。中午12時,全市近600艘漁船揚帆出海。
當日傍晚,個別漁船滿載著鲅魚、鳀魚等新鮮海魚歸港卸貨,船主表示,開海第一網收獲還不錯,他們對今年的海捕滿懷信心。
摩拳擦掌做足準備
9月1日7時許,張家埠漁港碼頭上傳來陣陣鞭炮聲,慶祝漁船開海在即。“漁船塢修剛結束,今天下海調試一下,準備今晚出海。”船主張先生說。記者看到,碼頭上不少漁船也都在進行最后的調試。王先生的一對270馬力的漁船整修完畢,16名船員忙著將購買的礦泉水、土豆、饅頭、碗筷等生活用品運到船艙內,靜候12時揚帆出海。
當日9時許,記者在慶順碼頭看到,五壘島邊防派出所民警正在幫助漁民整理漁網,做開海前的準備。“剛開海,海里的資源應該不錯,先用漂網捕魚。”有著豐富出海經驗的船主李先生說,大約兩個月后,他將換底網出海。
“這一對船是150多馬力,加滿要準備20多噸冰塊。”在慶順碼頭上,船主李女士也在忙著做開海前的準備。“8月30日開始,漁船就開始加冰,昨天碼頭冰庫粉碎機一直不間斷工作,兩輛貨車輪流到碼頭送貨速度還是慢,很多船在排隊加冰,我們忙活到今天凌晨2點才告一段落。早上6點多又忙活起來,這兩天漁船消耗了450余噸冰塊,開海也帶火了碼頭冰庫的生意。”慶順碼頭負責人周女士說。
澤庫鎮船主董女士說,7月份,她將一對150馬力的漁船送到造船廠維修。進入8月份以后,董女士張羅著雇人修補漁網。別看沒出海,一點也沒少投入,僅僅漁船塢修就花了3萬多元,投資這么多就是希望開海后漁船順利出海作業。
近600艘漁船出海撈金
當日中午,隨著12時鐘聲敲響,一對對漁船解開纜繩,緩慢調轉船頭經航道駛向大海。“窩了三個月,就等這一天。”船主王先生說。
文登市漁政站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前期的走訪調查中,他們獲知近600艘漁船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只待9月1日開海后揚帆出航。
記者在碼頭看到,船上除了準備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以外,還配備了干粉滅火器、救生圈等安全設備。“這都是船上必須配備的,我們人人都會使用。”船員們這樣說。“漁船出海作業,安全問題高于一切,為了保證漁船及船上作業人員的安全,我們與船主簽訂了《漁船安全生產守法經營承諾書》,摸清了文登漁船的出海籌備、船員雇用、消防設施配備、定位船用終端檢修情況,確保出海人員取得相應證書。”市漁政站負責人說。
市漁政站還制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漁船必須按照規定配備漁船避碰識別AIS、射頻識別RFID、北斗衛星等終端設備,60馬力以下漁船出海必須隨船攜帶CDMA定位手機。出海期間終端出現故障的,3日內無法修復必須返港。對不按規定開啟終端設備的每次罰款5000元,連續3次處罰后扣減當年燃油補貼。“主要是為了提高船主和船員的安全意識,一旦發生事故,我們能準確定位并及時救援。”市漁政站負責人說。
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開海后,該局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將大風等惡劣天氣情況通過船用終端發送至漁船,為漁船出海作業提供參考,為海上作業人員的安全保駕護航。
少數歸港小船收獲豐
昨日下午4時許,李女士的一對150馬力漁船在慶順碼頭靠岸,16名船員隨即開始卸貨。李女士臉上的笑容說明這次出海收成不錯。
“先卸鳀魚,這6萬斤鳀魚夠卸一會的。”李女士說。“鳀魚一斤收購價格是7毛錢,因為數量可觀,毛收入能達到4.2萬元。剩下的就是1萬斤鲅魚了,秋天的鲅魚個頭小,每斤收購價是2.4元,能賣2.4萬元。”
李女士算了一筆賬:船員工資、燃油費及冰塊等費用加起來需要4.2萬元,扣除后,她還有2.4萬元的賺頭。“雖然種類不多,但是收成還是不錯的,趁著剛開海資源還可以,這一兩個月要不間斷地出海了。”李女士說。
來自海陽的孫先生一大早就到慶順碼頭等候收購。“今天開海,也是今年休漁以來我第一次開秤收購。”孫先生說,他將收購來的鮮魚送往威海市區、青島等地。當日,孫先生將李女士船上的近萬斤鲅魚、少量的小黃花魚收入囊中。
碼頭上忙碌的除了卸貨的船員和收購商,還有部分想嘗鮮的市民。“想看看有沒有漁船靠港卸貨,買點海魚分給親戚朋友,沒想到還真讓我碰上了。”當日,市民張先生到慶順碼頭購買了價值600多元的鲅魚。(記者 叢瑜媛 通訊員 陳軍強 劉文科)
相關新聞
船員工資水漲船高
出海離不開船員。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留住好船員,不少船主們使出渾身解數籠絡船員,船員的工資也水漲船高不愁沒活干。而一些船主因為船員人手不足,不得不暫時延緩出海計劃。
“我這一對270馬力的漁船雇了16名船員。”9月1日,在張家埠漁港碼頭上,船主張先生告訴記者,除了船長、大副常年雇用以外,八九名船員是長期工,其余船員是他開海前通過關系和中介找來的,雇用的期限為半年。
張先生說,說是半年期,其實只在9月到次年的1月出海,出海時間不足5個月,但是工資卻要付四五萬塊錢,出錢少根本招不到人,他好不容易湊足了出海的人數。
“招不到老船員,新船員又不敢用,我只能等等再出海了。”9月1日,經過塢修后,董先生的一對150馬力漁船身著新裝,停靠在長會口碼頭等待首航,但是卻因為船員人手不足而不得不暫時延緩出海計劃。
“我們不愁沒活干,誰給的工資高我們就去誰那。”一名有著10多年出海經驗的船員榮先生如是說。“榮成漁船多,船員需求量大,我們要搶人,自然也得抬高價格,原來年薪三四萬元,現在半年工錢就要四五萬元。不僅如此,為了能留住好船員,我們可是絞盡了腦汁,除了塢修時請他們來除銹、補網以外,平時還幫他們聯系花卉管護等工作,船員賺得多了自然就留得住。”船主李女士說。
船主董女士也說,如果沒有船員出海,準備得再充分也是徒勞,為了籠絡好船員,船主們可謂使出渾身解數。
市場上冷凍魚仍“唱主角”
“終于能買到新鮮魚了。”9月1日17時許,市民王女士到河南水產市場購買了4斤小偏口魚。“這種大小兩斤15元也不算便宜,但是勝在新鮮,買回去嘗個鮮。”王女士說。
記者走訪市場看到,除了個別個頭小的鲅魚、黃花魚、偏口魚等以外,市場上仍是冷凍魚和養殖魚“唱主角”。“今天是開海第一天,回來的漁船不多,市場上的新鮮魚自然也有限,過幾天種類便能多起來,個頭也能大些。”攤主林女士說。
開海后海魚價格是否會隨著市場供貨補充而隨之下降?記者就此咨詢了水產市場的攤主們。“9月19日就是中秋節了,這段時間送節和單位分發福利,海鮮需求量特別大,因此估計這段時間海鮮的價格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以帶魚為例,開海前每斤價格是18元,現在這個價格也不會變動,有可能中秋節前價格還要略微上浮。”侯先生說。(記者 叢瑜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