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池塘里的黃鰭鯛(讀音diāo),看起來很普通的一句表述,在農業上可是有大學問的。
池塘里裝的是淡水,黃鰭鯛是海洋魚類,讓海水魚游進淡水,是科研上的新突破。
“你看,多漂亮,這是淡化馴養成功的魚苗,剛開始只有2厘米,現在已經手掌大小,一年左右就可以上市了。”
蕭山蕭湘水產養殖場,工人撈起了幾尾魚苗。小小的黃鰭鯛幼魚通體銀白色,只有尾鰭、胸鰭是淡淡的金黃色,形態有點像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的尼莫小魚,挺好看。
黃鰭鯛,南方一帶也叫“黃腳立”,一種洄游性魚類,分布于南海沿海及河口區。每年,在產卵期前兩個月,它會從近岸半咸水海區向深海區移動,產卵期后又回到近岸區。它是一種很好的海水養殖種類,在廣東已有人工海水養殖。
“發現淡水也能養殖非常偶然,2011年,我們進了一批魚苗,沒想到其中混入了黃鰭鯛,而且在淡水中適應得還不錯。”
杭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郭水榮說,黃鰭鯛高蛋白、低脂肪,肉質細嫩,在廣東一帶非常受歡迎。以前,杭州人一般只能吃到冷藏的黃鰭鯛,淡水養殖成功,不但能增加漁民收入,而且豐富了杭州人的菜籃子。
把一次偶發變成規模化養殖,可不那么簡單。
“2012年,我們引進了1萬尾魚苗,反復試驗。剛開始上、下午各放一次淡水,喂人工撈取的蚤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苗的淡化成活率只有50%。后來,又嘗試了微流水的做法,讓淡水一點點滲進來,存活率達到82%,淡化養殖成功了。”
郭水榮說,黃鰭鯛蠻適合高密度養殖的,目前,除了池塘外,杭州市和蕭山區兩級水產技術推廣站聯合在做黃鰭鯛與南美白對蝦(明蝦)套養、黃鰭鯛網箱養試驗,如果成功了,會大大提高養殖規模。
淡水養的黃鰭鯛味道怎么樣?
“口感上來說,還更加滑嫩一些,蒸出來魚肉亮晶晶的,味道可與鱖魚相媲美,營養價值一點不少。”
養殖場老板吳土良說,這種魚最適合清蒸,廣東的飯店燒起來還會加一些河蝦,湯汁非常鮮美。第一批養殖出來的魚已經在蕭山農都水產批發市場銷售,數量不多,但基本上是有多少賣多少,很吃香。
目前,這個基地已經養殖了12萬尾黃鰭鯛,一般成品魚長到0.5公斤到0.6公斤就可以上市了,市場售價在80-100元/公斤。
近年來,杭州人的餐桌上,海水魚蝦的品種越來越多,其中有不少就是淡化馴養的成果,市面上比較常見有南美白對蝦(明蝦)、沼蝦。目前杭州已是全國內陸地區最大的南美白對蝦(明蝦)養殖基地,僅蕭山圍墾就養殖了10萬多畝,年產出三至四萬噸,除了滿足杭州人的需求外,還銷售到日本、韓國、北京、天津等地。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成果,讓海洋資源得到了更好的保護,也讓老百姓嘗到了更多的美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