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產業發展論壇
國外嘉賓
“世界珍珠看中國,中國珍珠看北海”,“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南珠是由馬氏珠母貝蘊育而來,是唯一由生命孕育的珠寶。南珠在世界雄起近一個世紀,但隨著社會發展,北海得天獨厚的養殖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超密度粗放養的模式、養殖海域急劇縮小、養殖技術陳舊等制約了南珠的發展并不斷萎縮。目前北海南珠的年產量只有區區幾百公斤甚至更少,“南珠故鄉”徒有虛名,重塑“南珠”產業,引領珍珠市場大勢,弘揚南珠文化,樹立南珠品牌,堅定發展珍珠產業,迫在眉睫。
昨天下午3:30—6:00,一場以“弘揚中國南珠文化,打造北海世界珍珠市場集散地”為主題的珍珠產業發展論壇在廣西北海市南洋大酒店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專家、代表,政府官員、業界人士及新聞媒體、水產媒體等上百人齊聚一堂,把脈南珠,為破解珍珠產業發展瓶頸,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共商大計。
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梁雨祥
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梁雨祥在論壇報告上指出,南珠產業面臨問題不容樂觀:養殖空間萎縮、養殖環境遭到持續破壞、珠貝種質退化、行業無序競爭、產品附加值低等。行業管理職能部門應從良種選育、養殖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疫病防控等進行把關,切實解決好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廣東海洋大學珍珠研究所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永
廣東海洋大學珍珠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永稱,當今馬氏珠貝母貝產的南珠屬于小型珠,價格低廉,而大型的南洋珠高檔、高值,直徑達10-18MM,價格達幾百元—十幾萬元/顆,與南珠相比,高出成千上萬倍。所以加強對大型海水珍珠貝養殖、育珠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是珍珠產業調整的重要措施。
廣東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飛星
廣東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飛星在《中國南珠產業發展瓶頸與對策》中指出,把南珠產業與文化產業結合,南珠擁有“青春、圓滿、包容、生生不息”的內涵,可以通過南珠文化輸出從而進行輸出南珠產品。而世界知名“瑞士鐘表”、“瑞士軍刀”的例子,值得南珠產業借鑒。
此次論壇由中國珠寶玉石協會主辦,廣西南珠宮投資集團、中國南珠研究所承辦。論壇上, 副市長石昆致辭。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中國商業聯合會珠寶首飾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珍珠及珍珠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海洋大學海洋研究所、經濟管理學院,以及中國翡翠質檢研究中心、北海南珠研究所、廣東紹河珍珠有限公司、北海珍珠商會等部門和單位的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家分別作了專題發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