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世界最大的金錢龜養殖基地在哪?就在廣東省博羅縣楊僑鎮!
金錢龜養殖年產值達5億元的博羅縣楊僑鎮是中國遠近聞名的金錢龜之鄉。近日,廣東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所屬的廣東省惠州地質工程勘察院,受惠州李藝金錢龜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委托,對其新基地“萬龜園”率先破土動工,進行地質工程勘察。
新基地“萬龜園”為仿野生的微型金錢龜保護區,面積300畝,主要由主龜樓和一個天然內島組成。主龜樓高約30米,直徑達120米,能容納超過1萬只金錢龜物種;內島約30畝,盡最大可能仿野生環境,供金錢龜活動。主龜樓和內島外圍是一圈客家圍屋,圍屋外又是護城河,讓保護區相對封閉。
金錢龜養殖創始人李藝說,這個保護區旨在逐步恢復金錢龜的野性,只要管理得當,環境足夠野,保護區對以后恢復野生種群會有很大幫助。金錢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野生龜為數不多,如果國家以后想要擴展金錢龜野生物種,這些在保護區仿野生環境生活的金錢龜將更具適應性。
李藝告知,“萬龜園”的建筑抗震設防裂度為8度。因此,他不但對巖土工程勘察的質量要求非常嚴,而且對時間要求也很緊。
廣東省惠州地質工程勘察院十分重視這個工勘工作量不大、名氣卻頗大的金錢龜養殖基地項目,于6月28日迅速組織地質、測量等專業的精兵強將到場,且派一流水平的鉆探人員進駐勘查,配置兩套鉆探設備。他們進場當天就開始架設鉆塔開鉆。
與此同時,今年第6號熱帶風暴“溫比亞”在太平洋洋面生成。其外圍出現高溫天氣,氣象局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雖說廣東的夏日高溫比不上“四大火爐”,但是地質隊員的帳篷經過烈日暴曬,篷內溫度遠比“四大火爐”要高得多。為了防暑降溫,機組人員將帳篷四面帆布掀起,全天候保持帳內空氣暢通。為了避開炎炎烈日,機組人員采取“早出早歸,晚出晚歸”的避暑策略,即每當5點半鐘的晨曦初現時,他們便起床搶時間開鉆,時近中午休息,下午三四點鐘后才重披戰袍,奮戰到夜幕降臨。期間,項目經理巢光和地質工程師賴輝庭、鉆探技師楊佩周,親自到現場指導機組人員,嚴抓勘查質量。甲方也派專人在鉆探施工現場監督,從早到晚寸步不離。
7月1日至2日,高溫天氣得到緩解,但大風、暴雨卻不斷襲來,風勢大得驚人,帳篷整個都被掀動起來,狂風猛撼大樹,不少樹枝被吹折,青草倒伏。機組人員緊急自救,他們同心協力,無懼臺風暴雨,將一條條鉆桿與四周帳篷捆牢、壓緊,抗擊臺風,可強風仍攜著雨水瘋狂地直往帳篷縫里“呼呼”噴射。這就是今年第一個襲擊廣東省的熱帶風暴“溫比亞”。其陣風風力可達14級,造成廣東普降暴雨、局部地區特大暴雨,經濟損失10億元。而機組人員卻經受住“溫比亞”暴風雨的考驗,保住了人身和財物的安全。
7月3日,臺風過后降雨減弱,機組人員迅速恢復生產,可氣溫又飚回到37℃;13日,進入三伏天第一日,廣東省普遍“高燒”,全省最高氣溫達39℃。為了集中人力,加快生產,兩臺機組人員默契配合,將鍋碗勺合在一起,同吃一鍋飯菜,省出一個“廚子”的勞動力來充實第一線。期間,兩臺機組人員在鉆探施工中,既相互競爭又相互探討、交流,解決了松散、漏水、易垮塌、卡鉆等難題。
經過16天的堅苦奮戰,他們克服了地層復雜、工期緊、任務重等困難,于7月14日保質保量地提前完成鉆探任務,鉆孔42個,鉆探進尺逾870米。他們乘第7號強臺風“蘇力”對廣東影響不大時,及時順利地退場。
這期間,項目組的隊員們最祈盼的是刮刮風、下下雨,給炎熱的天氣降降溫。最可恨的是外來物種火紅蟻,稍不留神即被叮咬,被叮咬處又紅又腫,沒有10天8天好不了。最讓人感動的是工程師賴輝庭,他在負責萬龜園工勘鉆探巖芯編錄期間,一位同事要外出學習,而另一位同事的妻子也臨盆在即,為了讓同事安心照顧妻子和另一位同事放心外出學習,賴輝庭又一次推遲了大隊安排他外出學習(去年也因工作需要推遲外出學習)的機會,主動接手同事未完工的工作。他白天頂著烈日到機臺察看、編錄鉆孔巖芯,晚上則加班爭取時間整理地質資料,一個人勇于挑起了3個人的工作量,卻毫無怨言。就在賴輝庭編撰工勘報告期間,妻子被車撞傷,此時妻子最需要人照顧時他卻遠在工地。當他愧疚地趕回時,卻是妻子出院時。這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地質工作者,為工作、為同事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和無私的奉獻。
“萬龜園”項目組的地質隊員團結合作,不但經受住了高溫的考驗,且勇于搏擊臺風,于7月25日按時提交了“萬龜園”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他們為甲方查明了場地巖土層分布及其物理力學性質;提供(巖)土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經驗值,并對其進行評價;對場地穩定性和適宜性作出了評價;對地基和基礎設計方案提出建議,并提供基礎設計方案所需巖土物理力學參數等等。這份報告為設計部門提供了可靠的地質依據,得到甲方的肯定和高度贊賞。
該院在諸多困難面前,圓滿地完成“萬龜園”勘察,靠的是每一個地質隊員的精誠團結和奉獻,他們用團結奉獻擦亮廣東地質品牌,讓她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與此同時,讓他們備感自豪的是,能為中國聞名遐邇的金錢龜之鄉做強做大助上一臂之力,更是廣東地質七隊、廣東地質人的一大幸事。待到“萬龜園”落成之時,廣東地質隊員可以驕傲地說:“萬龜園有我們的足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