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涉縣漁民

涉縣“冷水魚”養殖需要更多人知道。資料圖
駐邯鄲記者邢云/文
人們印象中,涉縣不僅是個革命老區,且山水優美,是個名副其實的旅游勝地。然而,客人們在游玩之余,會偶爾聽聞村民推介,此地還養有品質極佳的鱘魚、鱒魚等冷水魚,很多人都為之驚奇,慕名尋魚皆感慨不已:“沒想到涉縣還有這么好的地方?!”近日,涉縣“鱘鰉魚養殖繁育標準化示范區”通過考核驗收,晉升“國”字號。然而記者走訪獲知,躋身涉縣“支柱產業”的冷水魚養殖業,在市場宣傳、流通渠道等方面亟待破題。
-青山綠水魚更好
涉縣位于太行山麓,一覽涉縣全景“八山半水分半田”。所謂“舉頭盡見奇峰峙,著足曾無尺土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結構,行成了冷泉分布眾多的特點。由于鱘魚等冷水魚種對水環境的變化較敏感,對水質要求較高,而涉縣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山泉水源,非常適合發展冷水魚養殖業。
龍洞魚場,距離青塔湖風景區僅有2公里。初秋時節,穿行太行深處,驅車山路,沿一條狹窄山路蜿蜒前行,溪流淙淙,水聲輕聞,便會到達龍洞。
今年夏季雨水較大,龍洞出水也較往年漲了許多。青塔水庫水面滿溢,碧波蕩漾,有漁民搖船捕魚,頗為自得。“一村一景,十里九不同”。沿途望著炊煙裊裊、雞鳴狗吠,眼前美麗田園風光讓人贊不絕口。
村民介紹,“龍洞”為一天然石洞,洞內有泉,常年涌流,水流盡頭便是青塔水庫。
根據相關資料,龍洞常年出水量0.3立方米/秒,出水溫度11℃,水質好于國家養殖用水標準。記者在龍洞村看到,龍洞泉水不遠便建有幾個小型魚場,唐女士是規模較大一家漁場的主人。
唐女士是龍洞本村居民。她在這兒養虹鱒魚已有很多年了:“水質沒得說,養出來的魚品質也很好,這幾年又添了鱘魚,清蒸、紅燒出來的魚特別好吃”。
-魚藏深山誰人知
據了解,清漳河、濁漳河貫穿涉縣全境,有0.1個流量以上的冷泉22眼,且水溫恒定、PH值適中、含氧量高,十分適宜冷泉水養殖。
對于邯鄲人來說,作為滏陽河源頭的“黑龍洞”更為熟悉。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涉縣也有“龍洞”,而且這個“龍洞”還能養殖虹鱒、、金樽、鱘魚等美魚。
唐女士的漁場不大,是兩個院落連在一起的,用水管將泉水引來,導入魚池然后流出,一米多深的水,一眼能夠看到池底。虹鱒、金樽成群結隊,在清水來來回游弋、覓食,相當漂亮。
由于地理條件,建場達不到規模型。如今,龍洞漁場養殖品種主要是虹鱒、金鱒、鱘魚三個品種,年產量約2萬公斤。
據介紹,來此賞玩的客人多是在青塔游玩時,聽說龍洞后慕名而來。臨走時,游客皆為清水美魚贊嘆,紛紛出錢買走幾條魚解饞。
唐女士告訴記者,她這里的魚多是銷往外地,但由于山路難行以及市場不確定,有時候辛苦一年下來還會賠錢,“把好好的魚都給糟蹋了”。她期盼著,大山外面的人們能知道這里有好魚。
記者了解到,除了龍洞、涉縣適合養殖冷水魚的地方還有茨村、溫村等地,數量并不太多,全縣還有很多小的泉水,只能小面積的開發利用。
-美魚“游”進奧運會
談及涉縣冷水魚,最大的閃亮點之一,就是在北京奧運會時,該縣冷水魚養殖基地出產的鱘魚成了北京奧運會的指定產品。
據統計,涉縣全縣冷水魚養殖面積已有200余畝,產量600多噸,占全縣的漁業總產值50%,養殖品種有虹鱒、金鱒、硬頭鱒、鱘魚類。其中,鱘魚有著“黑色黃金”之稱。
適合養殖的茨村距離涉縣并不遠。這兒的冷泉水是在清漳河灘涂,是地下而出的冷泉水,水型為碳酸鈣型,水溫出水口14℃,容氧量在7.5mg/升。出水量在3立方米/秒,可養殖利用的只有0.5立方米/秒,其余水量被企業利用一部分后大部分順漳河流失,資源利用率低。
此外,記者先前從探訪溫村冷水魚養殖基地。目前有史氏鱘、西伯利亞鱘、俄羅斯鱘、達氏蝗、歐洲蝗等五個珍稀品種在此安家。它們都是“坐”著飛機從昆明、重慶等地飛來的,最大的已經長到兩米長、100公斤以上,落戶最早的已在這里生活逾10年。 前不久,涉縣“鱘鰉魚養殖繁育標準化示范區”通過國家驗收組考核驗收,成為了邯鄲市唯一一個國家級的標準化農業示范區。2010年,該縣開始納入國家第七批標準化建設示范區。3年來,鱘鰉魚累計增產1650噸,累計增收3200萬元,示范區養殖戶年均增收6.47萬元。
-不能光“悶頭”養魚
涉縣冷水魚養殖起步較早,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開始著手開發虹鱒魚養殖,產量和產值都取得了很高效益,使得茨村等地村民養殖熱情高漲,然而,在96年那次洪災,不少養殖場遭毀。隨后,在省、市、縣有關部門支持和重視下,再次掀起養殖高潮。
養殖技術員介紹,鱘魚養殖周期越長,風險越大,6年以上的成魚每條成本在萬元以上。而且,養殖周期越長的成魚,越容易患病,因此在鱘魚產卵期,對喂料和水質的要求極高,因此,從能源、質檢、設備、安全等多層面對養殖設立了管理標準,并對病魚單獨隔離投喂中草藥,保障鱘魚的健康養殖。
記者在涉縣縣城農貿市場走訪發現,由于市場消費空間原因,雖然冷水魚在本地頗有名氣,但由于對其足夠推廣宣傳,很多群眾對冷水魚的烹飪及營養價值并不了解。
涉縣本地消費群體僅限于賓館、餐廳和少數居民,這種銷售狀況與本地冷水魚養殖現狀頗不協調。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年以來,涉縣冷水魚大多依靠銷往周邊大城市,因為需要“活魚運輸”,很受限制。這也由此導致價格不高,影響規模產值。甚至造成途中活魚死亡,以至于影響收益。
“不能只重視養殖,還應該考慮開拓消費市場。”一位養殖戶建議,只有將消費市場做大,擴大銷售空間,才能從根本上促進養殖業做大做強。
更關鍵的是,冷水魚在涉縣養殖品種主要是虹鱒、金鱒、鱘魚,而現實中,市場開始青睞鮭魚、雪魚,“品種過于單一,缺少一個冷水魚苗種繁殖基地,沒有魚飼料加工廠”,改變過去從外地引進魚卵孵化魚苗、自己配料的做法。 此外,養殖戶們建議,要進一步加強生態養殖景觀建設,把漁場建成為集旅游、觀賞、垂釣、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生態景點,“讓更多的人知道涉縣不僅有青山、有綠水,還有好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