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
四兩重的南日鮑
 夏天,鮑魚轉入室內海水池,避暑避赤潮
 黃金鹽度的海水加上立體養殖,南日鮑口味更純鮮
|
用先進適用技術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拓展農業,著力推進農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福建省委書記尤權
要發揮創業園和示范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讓大家得到實惠、看到前景,使發展現代農業成為一種自覺。——福建省長蘇樹林
核心提示 從莆田市區出發,開上一小時車,到了南日輪渡碼頭,迎著海風遠望,成片竹筏及頗具海島風情的漁家木屋處,便是此行的目的地——南日島鮑魚養殖基地。
作為我省的第一大島,南日島由111個島礁組成,如同散落在海洋的珍珠,其中有18個面積超過0.1平方公里,又稱“十八列島”。依托“海水、海風、海景”,南日島借用風電基礎設施設立“海洋牧場”,發展鮑魚養殖產業,年產值近11億元,當地所產“南日鮑”名聲在外,不僅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今年1月,還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海洋牧場 鹽度黃金比例
“不是所有的海域都能養好鮑魚。”莆田海洋與漁業局水技站技術員說,除了海域水深潮暢、洋流豐富,還要擁有合適的海水鹽度比例。這些重要指標,南日島一應俱全。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海水擁有穩定的千分之三鹽度,這種比例非常適宜鮑魚生長。
繞著島慢慢地走上一圈,顏色鮮艷的海上浮船成為一道亮眼的風景線。記者駕船駛向海中央的鮑魚養殖區——整齊劃一的浮筏上,綁著黑色的鮑魚網箱,5個一組,用繩子扎緊了下沉到海里一米多的深度。
伸手,花了好大力氣從海里拉起一個網箱,里面爬著個個肥碩的鮑魚,乍離了海水,鮑魚寶寶都顯得很活潑,忙著在箱子里匍匐游走,有的則緊緊吸附在網箱上,很難用手抓起來。
漁民笑說,抓鮑魚也是學問,要看準了鮑魚在爬動,伸手飛快地把鮑魚和箱底分開,如果它安靜呆著,是抓不上來的。
“我們的鮑魚就是好吃,別的地方鮑魚我也吃過很多,感覺味道就是沒有那么純鮮,沒那么脆。”說起鮑魚,小島上的養殖戶楊大爺十分驕傲,“我們莆田人最喜歡的就是拿鮑魚和排骨一起熬湯喝啦,味道好,營養也豐富。”
“每年夏天,島上有20%左右的南日鮑,會被挑選‘北上大連度夏’,光路費就要700萬~800萬元。”技術員說,這是為了讓鮑魚遠銷到北方市場,這些度夏的鮑魚,通常都是嚴格挑選大個兒的成年鮑,在大連水溫較冷的海里待一個夏天,之后全部就地銷售。剩下的鮑魚,終身都在南日島長大,多數銷往廣東、浙江兩省。
立體養殖 鮑魚深藏長得快
有了天然養殖場,漁民的養殖鮑魚功夫一樣不能忽略,其中不乏一些新型養殖法。島上的“悅華水產養殖公司”,首創了“立體養殖鮑魚法”,將鮑魚箱子下沉,上面養殖海帶紫菜,直接供應鮑魚食用,下層則養殖深海魚,用鮑魚的食物碎屑和排泄物,來創造適合深海魚的生存環境。
“這就像讓鮑魚從原來的平層搬進了三層別墅,鮑魚住中間樓層,樓下住深海魚,樓上住海帶。”技術員說,這樣養殖的好處很多,首先是海帶的生長需要充分的陽光和干凈的水質,種植在最上層不僅生長快,而且可凈化水質。住在中間層的鮑魚最怕高溫,相比較傳統的養殖法,立體養殖的鮑魚被下沉到海里3米左右,溫度比海面上低,刺激鮑魚快速成長。而住在下層的深海魚也享受了“立體別墅”的福利,鮑魚的食物殘渣和排泄物引來大量浮游生物和小魚蝦,使得深海魚除了餌料以外又有了不少“加餐”。
鮑魚對環境的要求很高,養殖鮑魚最害怕的,就是每年入夏時分的赤潮和連續高溫天氣,赤潮會讓鮑魚大面積死亡,而連續高溫則會讓鮑魚停止生長。
技術員介紹說,當地漁民們還廣泛采用“室內養殖法”,在現代化的工廠里,搭蓋鮑魚養殖海水池,里面灌滿新鮮引流到室內的海水,在加氧過濾后,充分模擬了海中的生態,鮑魚在池中得以安全地度過高溫天以及躲避赤潮,“一般在每年入夏的時候,才從海里把鮑魚接到室內‘避暑’,過了高溫天,再重新放回海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