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漁業協會授予當涂縣“中國生態養蟹第一縣”稱號。
安徽是內陸水產大省,漁業資源豐富,發展條件優越。近年來,全省各地以水產跨越工程為抓手,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調整優化結構,強化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保護,漁業經濟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為保障市場供應、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促進生態文明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2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835萬畝,位居全國內陸省份第二位,水產品總量207.5萬噸,位居內陸省份第四位,漁業經濟總產值563億元,位居內陸省份第三位,漁民人均純收入9402元。安徽水產品品質優良、質量安全,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水產品供應基地,其中河蟹、小龍蝦、銀魚、龜類、淡水珍珠年產量居全國第二位,鱖魚、黃鱔、黃顙魚年產量居全國第三位,泥鰍、魚回魚年產量居全國第四位。
全省共有市級以上水產龍頭企業 176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39家,帶動50多萬農戶從事水產養殖、加工和銷售。2012年全省加工水產品13.5萬噸,加工產值33.1億元;出口水產品4767噸,出口額4501萬美元。 國家級水產產業化龍頭企業 明光市永言水產集團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集團轄有永言水產、永言食品、國家級河蟹原種場、省級克氏原螯蝦良種繁育中心等一個母公司四個子公司,注冊資本7400萬元,資產總額3.15億元,2012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出口300萬美元。
公司以養殖為基礎,以加工為龍頭,已形成集產加銷于一體、內外貿并舉的完整產業鏈。公司擁有55萬畝養殖水面和30000噸加工能力的水產及系列水產食品加工廠,生產、加工的主要產品有“女山湖”牌大閘蟹、特色魚蝦類鮮活品、分割蟹制品、凍煮龍蝦仁、魚回魚片及“嘉貢”牌魚糜、速凍調理系列食品、米面制品等近百個品種。企業獲得美國FDA、歐盟EEC衛生注冊,通過ISO9001:2008、HACCP、GSP、QS質量體系和綠色食品認證,產品遠銷美國、歐盟、日本、港澳臺,深受消費者親睞。公司生產的“女山湖”牌大閘蟹被評定為綠色食品、中國名牌農產品、安徽名牌產品、安徽省著名商標。公司采取獨特工藝用低值淡水魚加工的魚糜,膠強度高、白度純、雜質低,暢銷臺灣市場。
公司牽頭成立了明光市水產協會、女山湖河蟹協會、皖東魚回魚協會、皖淮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利用“公司+協會+合作社+農戶”形式,通過建設標準化養殖示范區、組織開展培訓和技術服務,輻射帶動1.6萬戶農民從事養殖、加工和銷售,近4萬人受益。協會成員和公司股民收入高于當地農民平均收入50%以上。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專于水產食品全產業鏈體系建設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業務涵蓋水產苗種繁育、網箱養殖、精深加工、全球貿易和觀光農業,公司現有三珍水產良種場、北京富煌億利、美國bluedolphin INC和巴西BTR等全資及控股企業8家,在大連、青島、湛江、安徽潁上擁有數十家配套工廠。
公司本部擁有176畝食品加工區、1444畝苗種繁育區和20萬畝合同養殖基地,產品主要有冷凍調理、火鍋料理、調味品和風味食品四大系列100多個單品,年加工能力5萬多噸,其中小龍蝦、魚回魚、羅非魚、鱈魚和三文魚等產品出口到亞、歐、美、非近30個國家,年出口額3000萬美元,為海關A類企業。現已進駐國內市場歐尚、樂天瑪特、易買得、蘇果、首航超市等近3000家大型商超。公司擁有“巢三珍”、“三珍”、“sungem”等7個商標。企業先后與上海海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共建了食品研發中心,擁有安徽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合肥市水產品深加工工程技術中心,擁有專利3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公司通過HACCP、BRC、IFS、ISO9001和IS014001體系認證,成為國內首批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示范企業。 地理標志產品 陶辛青蝦
2012年,蕪湖縣“陶辛青蝦”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
“陶辛青蝦”是在蕪湖縣特定地理環境生長繁衍的一種青蝦優勢種群,具有殼簿肉嫩、營養豐富的特點,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的營養食品。分布區域為陶辛鎮奚村、沙墩、石橋、馬橋、四門、河橋、樓麻、芮村、七房、承村、陶辛、新塘、友誼、蘆中、天井、胡灣、北湖、三官、東莞、定豐、保太、倪家22個村,地理標志登記保護面積3400公頃,年產量1700噸。保護區內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水生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是青蝦良種繁育及生態養殖的理想場所。 石臼湖螃蟹
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對當涂縣石臼湖螃蟹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當涂縣石臼湖螃蟹具有金腳紅毛、體大肥美、肉質豐嫩、黃滿油足等獨特特點,營養豐富,鮮而甘厚,肉嫩而不散。在歷史上,當涂石臼湖螃蟹與陽澄湖蟹、白洋淀蟹并稱“中華三只蟹”。當涂縣志載:“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偶食其味,御封為蟹之王”。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范圍包括當涂縣湖陽鄉、大隴鄉、塘南鎮、烏溪鎮以及博望區博望鎮、新市鎮等6個鄉鎮行政區域內石臼湖上游水域,以及與該段水域相連的河汊、灘涂、低洼地,該范圍內螃蟹年產量約7000噸。 巢湖銀魚
2013年,巢湖銀魚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
巢湖銀魚主要生長在巢湖水域,為巢湖魚類資源中較為珍貴的魚種,被譽為“巢湖皇后”。巢湖銀魚體形細長,呈圓筒狀,無鱗、透明無色、光滑,潔白如銀,肉密無刺,味道鮮美。巢湖銀魚營養價值很高,富含人體必須和半必須氨基酸,具有利尿、潤肺、止咳、健腦、抗癌、抗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增強免疫力等藥用價值和特殊功效。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范圍為巢湖水域,區域面積750平方公里,年產量600噸左右。 巢湖白蝦
2013年,巢湖白蝦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
巢湖白蝦主要生長巢湖水域,為巢湖水產資源中產量較高的蝦類。巢湖白蝦體透明,肉白籽黃,甲殼甚薄,微有棕斑,死后變通體白色。以巢湖白蝦制成蝦米,肉體光澤鮮美,鹽質輕,風味獨特,具有很高的營養與經濟價值。巢湖白蝦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并且含有較高的鉀、鈣、鎂和微量元素硒,含有八種必須的氨基酸和八種非必須氨基酸,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有脫痘瘡、下乳汁、強身補精、解毒之作用。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范圍為巢湖水域,區域面積750平方公里,年產量1200噸左右。 沱湖螃蟹
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對沱湖螃蟹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沱湖螃蟹“青背、白肚、黃毛、金爪”,是長江系中華絨螯蟹中的珍品,膏豐肉滿、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遠銷日本、韓國及港澳臺等地。 “沱湖”牌螃蟹先后榮獲“中國十大名蟹”、“安徽省名牌農產品”、“安徽省著名商標”、“第二屆中國名蟹大賽金獎”等榮譽。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五河縣沱湖鄉轄區水域,包括沱湖上游的管咀到下游節制閘段水域,以及與該段水域相連的河汊、灘涂、低洼地等可養水域,總面積7000公頃,年產優質大閘蟹1000余噸。 國家級榮譽 中國淡水龍蝦之都——合肥市
合肥市是安徽省最大的龍蝦養殖、加工、出口和消費城市。近年來,合肥市通過規劃引導、市場運作、政策扶持、龍頭帶動、科技創新、舉辦節慶等多種措施,創造了“小龍蝦,大產業”的輝煌成績,實現了由“小規模自然生產”到“大規模標準化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條涵蓋養殖業、加工業、高科技、文化產業等豐富內涵的系列產業鏈條,龍蝦經濟總量超過20億元。自2002年以來,合肥市成功舉辦了十二屆龍蝦節,實現了特色節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互促共贏,合肥龍蝦節躋身中國節慶50強。
2007年,中國漁業協會授予合肥市全國唯一的“中國淡水龍蝦之都”稱號。 中國生態養蟹第一縣——當涂縣
當涂河蟹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的三大名蟹之一“花津蟹”的產地,遠在唐朝就聞名遐邇。目前全縣河蟹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規模化生態養殖、市場流通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2012年全縣河蟹養殖面積25萬畝,產量1.2萬噸,產值12.5億元。當涂縣是全省河蟹第一大縣,產品輻射全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在我國河蟹銷售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當涂是我國河蟹養殖轉型中最早實施生態養殖的地區,以“種草、投螺、稀放、套養、調水”為核心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受到農業部肯定,推廣全國,被譽為“當涂模式”,2010年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 中國網箱生態養鱔第一縣——望江縣
望江縣地處長江北岸,境內湖泊棋布,河渠縱橫,生態良好,野生黃鱔苗種資源豐富。望江縣黃鱔網箱養殖始于本世紀初,經過十多年的發展,2012年黃鱔養殖池塘2萬多畝,80萬只網箱箱體面積達320萬平方米,年產量7400噸,產值超4億元,為全省養鱔第一大縣。全縣直接從業人員1萬多人,帶動了飼料、魚藥、冷凍、運輸、網箱制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網箱養鱔已成為望江縣重要的特色產業和農民增收渠道。望江黃鱔具有“體大、肉厚、嫩爽、味美”的特點,蛋白質含量高,保持了野生黃鱔的風味品質,是河鮮中的佳品。
2011年,中國漁業協會組織授予望江縣“中國網箱生態養鱔第一縣”稱號。 農業部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合肥分中心
2011年,農業部批準由明光永言水產集團有限公司和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共建“國家蝦蟹類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該分中心是安徽省獲批的首個國家級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對加快實施水產跨越工程,推進現代漁業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分中心承擔了國家重點產業振興技術改造、安徽省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十余個省部級項目,取得多項發明專利、技術標準和科技成果。依托分中心的建設,我省在淡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不僅建立了先進的蝦蟹加工生產線,而且還建立了全省首條萬噸級冷凍淡水魚糜加工生產線,并實現了產業化發展。 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無為縣泉塘鎮中壟村(濡泉螃蟹)
無為縣泉塘鎮中壟村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從事河蟹人工養殖,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在養殖模式、養殖技術、市場意識、產業化經營等方面有了很大發展,以“活水、種草、移螺、優苗、稀放、混養”為主要內容的生態養殖模式在全村養殖區推廣。2006年,泉塘鎮河蟹養殖基地被農業部列為全國重點創建的100個水產生態養殖示范區之一。 2012年,全村池塘河蟹養殖面積5340畝,養殖單產達到100公斤以上,年產螃蟹500多噸,總產值4000余萬元,畝均純收入4000余元,螃蟹產值占全村總收入的81%。 2012年,中壟村(濡泉螃蟹)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蕪湖縣陶辛鎮馬橋村(青蝦)
蕪湖縣陶辛鎮馬橋村地處蕪湖縣西部,長江支流青弋江南岸,漁業資源豐富。獨天得厚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為該村青蝦產業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青蝦生態養殖是陶辛鎮馬橋村農業主導產業,全村青蝦生態養殖池塘2600畝,形成以青蝦為主的雙季養殖、稻蝦種養、蝦蟹混養等多種養殖模式。 2012年共計產優質商品青蝦221噸,實現收入1680萬元,人均養殖青蝦收入11520元,占農業總收入的73%。 201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5762元,高于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22.6%。 2011年,馬橋村(青蝦)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當涂縣烏溪鎮七房村(七房蟹苗)
當涂縣烏溪鎮七房村是安徽省10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之一。蟹苗培育作為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已有二十多年歷史。近年來,該村結合自身特有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等優勢,大力發展蟹苗培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科技創新,不斷提高蟹苗質量和農民收入。目前,該村建有市級科技示范園1個、蟹苗標準化培育基地4個,總面積2100畝,全村80%的農戶從事蟹苗養殖,蟹苗收入占全村農民收入的80%以上,同時輻射帶動周邊鄉村開展蟹苗培育超過1萬余畝。 “七房蟹苗”已成為江、浙、贛、皖一帶極具影響的河蟹苗種品牌,七房蟹苗養殖合作社被評為 “安徽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12年,七房村(七房蟹苗)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