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桂平市金田鎮彩村的黃沙鱉養殖戶黃輝文的養殖場已經備好足夠的紅磚、沙子,七八名工人正在施工,他要抓緊晴好天氣修復在水災中被沖毀的養殖場。目前,桂平市受災的水產養殖戶不等不靠,積極開展災后重建。
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副局長李勇介紹,這次洪災,桂平多地水產養殖戶受災,養殖場被沖毀,不少動物死亡,損失嚴重。桂平市水產畜牧獸醫局的工作人員在災情發生后的第二天就趕到現場,摸排情況,鼓勵受災戶重新振作,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同時,組織專家開展災后養殖培訓,指導他們做好災后重建工作。
記者在黃輝文的養殖場看到,養殖場被洪水狠狠地貫穿,2大片倒塌的圍墻像貪婪的口,吞噬掉3畝養殖場里所有的黃沙鱉。黃輝文介紹,以前養殖場的圍墻,除了墻角和支柱其他一般都用單磚,吸取這次洪災的教訓,專家建議重建都用上雙磚,養殖戶們也很贊同:“寧可多花點錢,也要把基礎建好,以提高養殖場抗風險的能力。”
“專家還建議,重建的養殖場在圍墻上加裝窗戶,再遇洪水,就把所有窗戶打開,這樣就能盡量保持圍墻內外水壓一致,保住圍墻不倒塌,也就保住部分黃沙鱉。”黃輝文說。
在紫荊茶林路口的黃沙鱉養殖戶仇世全的養殖區內,河水已經強硬地把他養黃沙鱉的25畝河塘沖刷成自己的地盤,如果不是分塘的塘基,根本分不清哪是養殖場哪是河床。專家告訴仇世全,他的養殖場靠近河邊,基礎必須更牢固,在打好基礎后,將養殖場灑上石灰徹底暴曬至少2個月,再嘗試放鱉苗。
仇世全借此機會對原先不合理的舊河塘進行改造,使其修復后的功能更完善、結構更合理,更有利于養殖水體的循環、利用和養殖產量的提高。“原來我就想對養殖場的堤壩逐步進行改造,現在只是時間倉促了點。重做的工程量比沒被沖垮時還少,很快就能做完的,到時候重頭再來!”他對將來信心十足。
桂平市水產畜牧獸醫局黨組書記黎華說:“我們將繼續為受災養殖戶提供災后復產技術指導,避免技術缺乏造成的損失。同時,理順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所需資金貸款的有關問題;多渠道爭取救災資金,用于對水毀養殖修復及苗種補貼,讓養殖戶盡快恢復信心。”(記者溫珊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