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本報近日就山東萊州焦家金礦廢水直排入海,危害海參養殖業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報道。原本希望這篇報道能夠引起當地政府重視,督促其盡快治理金礦污染問題。但經過數日的追蹤調查記者發現涉事排污企業沒有任何收斂,入海廢水更加渾濁刺鼻。似乎有意在和媒體“較勁”。萊州市環保局韓姓負責人聲稱多次派人赴金礦檢查督導未發現問題,焦家金礦入海廢水完全達標。眾多海參養殖戶損失慘重身陷絕境,當地政府冷眼旁觀令人費解。
環保局官員聲稱金礦廢水完全達標
曝光萊州焦家金礦污染問題之后,遲遲不見萊州市環保局調查處理。應海參養殖戶的一再請求記者決定進行追蹤報道。9月5日下午記者通過萊州市委辦公室向市委書記李明同志發送了采訪提綱。問題如下:
一 記者所發報道,李書記是否已經看到?
二.焦家金礦寺莊礦區使用雷管爆破開采驚擾寺莊村群眾導致該村房屋開裂,掠奪地下水資源的問題李書記是否知曉?
三.石虎咀和三山島海參養殖戶告訴記者曾就焦家金礦污染海洋的問題多次反映給萊州市主要領導,是否屬實?群眾反映三山島附近某大型熱電企業向海洋排放高熱廢水是周邊導致海參大面積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您是否認同?
四.據群眾反映焦家金礦在石虎咀村海岸邊建的排污口存在了十幾年的時間,環保局工作人員聲稱不知道李書記如何置評?
五.焦家金礦所建排污口是否符合環保法規的要求?
六.李書記到任后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了那些舉措?
七.環保局對于記者反映的問題消極應對推卸責任是否構成“行政不作為”?
八.李書記是否準備督促萊州市環保局調查記者報道所反映的問題,懲戒該局相關責任人?
九.調查中有群眾反映,焦家金礦的問題只是萊州礦山企業諸多問題的縮影,是否屬實?
提綱注明的回復期限是3個工作日。但記者等待了多日,也沒有收到李明書記的答復。大約過去了一周的時間,9月12日中午記者驅車趕赴萊州追蹤調查的途中。一位自稱是萊州環保局領導的韓姓負責人。撥打記者手機,聲稱記者發給李明書記的采訪提綱,轉到了他的手里。通話中一再為記者到該局反映問題時沒有好好招待,表示歉意。熱情邀請記者與報社領導到該局做客。記者婉言謝絕了他的邀請。希望他能根據第一篇報道涉及的問題和采訪提綱內容,回復一份文字材料以便采寫追蹤報道。韓姓負責人,堅持要在電話里先行“解釋”。首先他就焦家金礦污染問題解釋稱焦家金礦是隸屬山東黃金集團的國有大礦,污水排放完全達標。記者走后,環保局派人到焦家金礦去過多次,沒有發現有超標排放的情況。該礦建在石虎咀的入海排污口經過環保部門審批,所排廢水常年達標。至于報道反映的焦家金礦開礦石采導致地周邊村莊下水枯竭,以及頻繁爆破震裂村民房屋等問題只字不提。另外就三山島附近電廠排放污水問題。韓姓負責人稱,該電廠是華電國際萊州分廠(為便于敘述下稱電廠)。有合法的審批手續并著重強調,今年萊州海參大面積死亡和電廠排放高熱廢水的關系,個中原因“很復雜”。記者希望其做書面回復的事情,韓姓負責人表示會向環保局領導匯報。截止發稿記者沒有見到萊州市環保局的任何回復。
掛斷電話,記者在這天下午趕到了萊州。再次站到了金城鎮石虎咀村焦家金礦入海排污口旁。定睛瞧看,里面噴涌出的廢水相較不久之前變得更為渾濁。氨水一樣的氣味依舊濃烈,熏得記者不得不屏住呼吸。提取水樣的時候,廢水濺到記者胳膊上,燒灼感明顯。低頭看表,記者注意到時針指向下午五點四十分。回到采訪車內記者仔細觀察灌入礦泉水瓶中的廢水,渾濁程度如同水泥漿。幾塊大一些的雜質懸浮在瓶中若隱若現。
污染問題由來已久
這天下午記者來到萊州市金倉街道汪里村,與先前電話采訪過的那位閆姓海參養殖戶見了面。在他家里記者遇到了與他同村的兩位養殖戶。可能是他們今夏損失過大的緣故,采訪氛圍自始至終都很沉重。一位張姓海參養殖戶首先介紹了情況:今年海參大面積死亡具體時間是在8月14號到8月18號。短短幾天之內,張姓養殖戶的400多畝海參全部死亡。他粗略估算了一下今年損失最少有700萬元。在坐的一名焦姓養殖戶透露道因為他的養殖規模小,今年損失了四十多萬元。此等損失在汪里村養殖戶當中應該是最少的。閆姓養殖戶曾經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今年的損失為400萬元。這個數字此時也得到了他父親的確認。
談到海參大面積死亡的主要原因,上述幾位老養殖戶。無一例外的把責任歸咎于周邊金礦的無休止污染。按照張姓養殖戶的說法,金礦向大海排污在萊州這個遍地是礦的地方司空見慣而且由來已久。其中發生在1996年的一場污染事故,讓他印象格外深刻。據他回憶污染事故的肇事方是萊州最大露天礦倉上金礦。那年年中汪里村所養的扇貝,文蛤,海參等水產突然大量死亡。但一直找不到原因,正當村民們“困坐愁城”的時候,有人無意間發現汪里村附近有條入海河道不知何時被污染了。張姓養殖戶和其他村民沿著河道逆流而上,發現污水源頭是倉上金礦。后經當地環保部門取水化驗,認定倉上金礦排污行為是汪里村水產大量死亡主要原因。最后金礦賠償該村水產養殖戶300萬元。對于焦家金礦排污行為,汪里村的這幾位養殖戶也是滿腹怨言。據他們認為。倉上金礦雖然污染嚴重,六七年前就關閉了與今年海參大量死亡無關。焦家金礦作為萊州最大金礦連續生產了多年,至今仍在向大海排放污水。萊州沿海生態不斷惡化,該礦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
之所以把海參死亡原因歸咎于金礦污染,幾位海參養殖戶另一理由是海參生命力非常強。沒有什么病蟲害能夠奈何它。但多年的養殖經驗告訴他們金礦廢水富含的氰化物一直是海參的“克星”。由于汪里村民,懷疑金礦污水毒死了他們的海參。災害發生以后,萊州市環保局曾到該村沿海化驗海水。化驗結果證明水質正常,有村民不認可向環保局索要化驗結果的詳細數據。萊州市環保局拒絕提供。在參觀焦姓養殖戶海參養殖場的時候他雇傭的技術員談到,每天幾次測量抽取的海水溫度。據他觀測從去年開始水溫一直偏高,相較以往高出2度。
就此現象,焦姓養殖戶告訴記者。水溫異常,也破壞了海參的生長環境。剛剛過去的8月份汪里村近海水溫連續多日達到36度。在這樣水溫環境中海參必然休眠,由于不能正常進食,海參大面積死亡在所難免。導致水溫異常的原因,焦姓養殖戶談到了記者第一篇報道提到的持續高溫天氣,除此之外焦姓養殖戶還認為水溫異常與電廠排污行為不無關系。當記者準備離開汪里村的時候,上述幾位養殖戶都建議記者到距離電廠最近的金城鎮海北咀村采訪一下那里的水產養殖戶。理由是該村水產養殖業損失最為慘重這些情況最有說服力。其中張姓養殖戶,還為記者聯系到了一位劉姓海參養殖戶接受采訪。據說他今年損失超過2000萬。
誰讓昔日“魚倉”變“死海”?
離開張姓養殖戶瀕臨廢棄的養殖場,記者在第二天上午趕到了海北咀村。正當記者準備與劉姓養殖戶見面的時候他突然翻悔,在電話里解釋稱自己和萊州市的各級領導很熟。一旦把污染受害的情況透露給媒體,他會很被動。另外還擔心媒體報道能否起到應有作用。據他了解先前幾家媒體報道萊州灣海參大面積死亡的消息,在萊州市決策層中起了反作用。
對于他的種種顧慮記者表示理解。隨后向他打聽電廠污染的情況,他沒有拒絕,告訴記者排污口很好找電廠正門左側數排藍房子下邊即是。事實證明劉姓養殖戶所言不虛,記者在海北咀村北邊海岸發現了電廠排污口。只見其形似橋洞,里面流淌著黃色污水,還涌動著一層厚厚的白沫。浩浩蕩蕩匯入近在咫尺的大海。
記者在緊靠電廠的海北咀漁港,隨機采訪的幾位漁民。談到電廠污染他們也是滿腹牢騷。他們告訴記者,萊州灣是我國北方的天然魚倉。海北嘴正好處在萊州灣的中間位置,水產最豐富。包括文蛤,扇貝,螃蟹,黑頭魚,鱸魚,比目魚等不下百種。海北嘴村民靠海吃海,收入相當可觀。只是隨著萊州采礦業的快速發展入海廢水不斷增多海洋環境惡化。加上電廠2102年投產以后,往外排放的廢水溫度很高。致使周邊海域水溫隨之升高。另外電廠所排廢水,產生大量泡沫,漁民們懷疑里面可能含有其他污染物。受以上因素影響現在電廠周圍海域魚蝦幾乎絕跡。漁民出海往往是一網下去只能撈幾只螃蟹。在漁民眼里,大海曾經是“衣食父母”和取之不盡的“聚寶盆”,現在已經淪落為“海洋荒漠”。因為無魚可打,記者見到上百艘漁船擁擠在漁港里望海興嘆。數百米外的電廠排污口仍然是奔流不息。泛起的泡沫隨波逐流一直漂到了人們的視線之外。
走訪海北咀的過程中,受訪村民對于海參養殖戶頗為同情。在他們看來一夜之間產生成百上千萬的損失,是無法想象的。另外還有村民向記者反映,電廠每天不定時排污。排污口附近一起沫,很多下水游泳的人就會條件反射式的紛紛上岸躲避。調查結束后記者為掌握電廠排污知識翻閱了大量資料。發現學術雜志《純堿工業》有文章分析:電廠廢水產生泡沫原因可能是cod即化學需氧量超標。化學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若其含量較高,則在水中消耗溶解氧就越多使水缺氧造成水中大量的動植物因缺氧而死亡,同時使厭氧菌大量繁殖,加速水質惡化。
海參養殖戶抱怨政府袖手旁觀
綜上所述,今年萊州海參養殖業無疑蒙受了巨大損失。但受訪養殖戶卻都在向記者抱怨,萊州市政府部門對此卻不聞不問袖手旁觀。汪里村張姓養殖戶就此向記者透露,他不止一次到過金倉街道辦和萊州市環保局要求查明海參死亡的真實原因。工作人員一聽說他的來意都避之不及。更令他不解的是災害發生后他的很同行傾家蕩產負債累累,萊州市政府沒有采取救濟和扶持政策。也未見萊州市領導出面慰問養殖戶。另據張姓養殖戶向記者透露,萊州市的各大銀行已經停止向海參養殖戶放貸。斷絕了他們的唯一“生路”。萊州市農村信用社一位楊姓負責人,曾向他“交底”停止放貸是總社的決定。因為當地政府不出面協調擔保,他不敢越雷池一步。
采訪中汪里村海參養殖戶還告訴記者。海參生長期是3年。因為前期基礎投資很大,新入行的養殖戶趕上今年的災害,處境最為艱難。據他了解城港路街道朱由村,新養殖戶很多。對于金礦和電廠排污意見也最大。災害發生后,多次到萊州市政府上訪,無人理睬。時至今日仍有朱由村民堅持在濟南和北京上訪。更有傳聞稱,該村有海參養殖戶因走投無路觸電自殺。
調查結尾,記者在金城鎮城后王家村發現某大型金礦尾礦庫也在向大海排污。有關詳情,記者會在后續報道中予以披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