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來,隨著煙臺氣溫明顯下降,海水溫度也有所降低,這對海參、扇貝等水產的生產非常有利。尤其是海參,經歷了8月的高溫之后,海參目前開始逐漸恢復攝食,受災的養殖戶可以買苗投參了。
24日,煙臺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的數據顯示,當日煙臺海水表層水溫平均為22℃,較中秋節時降低了2℃。今年8月份,煙臺海水表層水溫平均值最高達到了28℃,這是最近幾年的最高值。而在池塘中養殖海參的漁民告訴記者,由于池塘水位低,7月份降雨多,加上8月份高溫的影響,海參池的海水溫度超過了30℃。
8月份,萊州大量池養海參受災,海參在高溫度低鹽度的影響下,化皮腐爛,養殖戶損失嚴重。萊州朱旺村海參養殖戶蘇先生說,他最近正忙著到蓬萊、招遠等地“抓苗”,天氣轉涼,他家30畝的空池子要再利用起來。
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王宏亮介紹說,海水溫度下降,海參將逐漸恢復攝食,在9月底10月初,秋季海參會陸續上市。另外,海水溫度下降,達到了海參投苗的適宜溫度,對于受災的養殖戶來說,可以在這個時間段考慮購買參苗恢復生產了。同時,對海灣貝來說,現在也到了“長膘”的時候,到11月份,海灣貝就可以收獲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