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國農產品反補貼第一案”以中國企業反補貼稅為零的結果完美收官。
9月2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針對輸美暖水蝦反補貼調查做出最終裁決,判定中國等5國輸美暖水蝦未對美國相關產業構成實質性損害。據此,美國商務部此前裁決的高達18.16%的稅率將作廢,美國商務部將不得對中國輸美暖水蝦征收反補貼稅。
作為此案之中中國惟一的應訴企業,湛江國聯水產(7.090, 0.09, 1.29%)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聯水產”)董事長李忠表示,此案是美國針對中國的第一次農產品反補貼案件,在具有判例法傳統的美國,本次判決將具有標志性的作用。
不過,未來改變單一市場結構和業務結構已成為國聯水產的必然選擇。9月26日李忠對《華夏時報》記者稱,2008年以后,國聯水產已在全球范圍內關注那些有海洋漁業資源、掌握核心技術以及有品牌價值的企業,這些都是他們進行海外收購的對象。
驚險逆轉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信息,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今年上半年,共有15個國家(地區)對我國發起39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高達20.9億美元。
就本案來講,可能是39起貿易救濟調查中最具戲劇性的一個。1月18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等7國的暖水蝦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作為中國最大的對蝦生產企業,國聯水產在中國每年出口美國對蝦的市場中占據約40%份額,因此被選為本次反補貼調查的強制應訴對象,也是惟一一家代表中國的企業。
緊接著,一系列裁定結果都顯示出對中國不利的跡象。2月11日,ITC發布初裁結果,裁定反補貼調查的應訴國補貼對于美國相關產業構成損害。5月3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初裁結果裁定具體稅率為5.76%。8月14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終裁結果,終裁的具體稅率高達18.16%。
稅率公布之后,李忠一晚上都沒有睡著覺。隨后,國聯水產調整應訴策略,將重點轉向ITC的終裁訴訟。李忠很清楚,“我們沒有退路。”就好像呆在20層的高樓,突然著火了,不跳是等死,跳下去是找死。但跳了或許會被墊子接住,還有生還的可能。
這時候,抓住要點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國聯水產其實有著充足的理由,中國出口美國的對蝦量只占美國整個對蝦進口的3%左右,而泰國和印尼則占據了超過一半的份額。當泰國和印尼被美國商務部裁定為反補貼零關稅時,認為“中國對美國對蝦市場造成產業損害”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
同時,美國商務部在調查中的種種行為也凸顯了貿易歧視:在國聯水產已經提供充足證據證明沒有買方信貸的情況下,仍以相關部門不配合調查為名強加給國聯水產高額的買方信貸懲罰性關稅;對中國對蝦產業的上游補貼情況不發放問卷調查,就毫無根據地在公司的補貼稅率基礎上施加超過2倍的上游補貼稅率。
“我們在ITC終裁時,把握好這個重點進行訴訟,我們對此具有一定的把握。但是此案畢竟不單單涉及貿易,還存在諸多因素,因此我們一直在努力。”國聯水產董事會秘書郭文亮說。
最終,9月20日,ITC會發布終裁結果,否決了中國等5國輸美暖水蝦對美國相關產業構成損害,美國商務部不得征收反補貼稅。
事實上,在ITC最終裁決階段推翻商務部裁決的先例非常之少,中國勝訴,是偶然還是必然?對此,國聯水產表示,單純從公司反補貼本身來看,本次案件能贏得勝訴是必然的,因為其市場份額的確難以對美國產業構成損害;但基于前期美國商務部的裁定帶有明顯不公正的因素,如果美國貿易委員會依然戴著有色眼鏡來裁決,那很可能造成中國敗訴,從這個角度來說,的確具有偶然性。
倒逼轉型
中國漁業協會會長齊景發透露,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具有一定規模的水產品加工企業已達9706家,出口額達到190億美元,占到中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30%。
由于此案是美國針對中國的第一次農產品反補貼案件,美國商務部做出不公平裁決后,如果ITC也做出最終損害的裁決,很可能對未來中國農產品出口產生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在有判例法傳統的美國,本次判決有著標志性作用。
李忠表示,本案是國聯水產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能使公司的成本優勢得到鞏固,并且避免在未來較長時間內受到貿易壁壘的沖擊。但是,更要看到,對傳統加工貿易型企業來說,國際市場波動、新興市場企業加入競爭、人民幣匯率上升、勞動力價格上漲等因素并不會隨著“雙反”獲勝而消除。李忠說,此次國聯水產應訴的成本高達200萬美元,包括反補貼訴訟的費用,以及初裁后訂單減少的影響。8月14日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出來后,很多訂單都取消了。
因此,對于國聯水產來說,改變單一市場結構和業務結構將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下一步,國聯水產將通過國際運營的方式,整合全球的采購資源和渠道資源,這樣做可以有效提升國聯水產的毛利水平,而且對國聯水產把控價格兩端的能力大有裨益。基于此,未來國聯水產的運營人員將持續增加。
事實上,近年來國聯水產也一直在進行多元化的努力。公司的羅非魚項目已經投產,分散了產品單一的風險;非美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開拓步伐也在加快,這有利于從根本上破除“雙反”的貿易壁壘。
2010年,國聯水產在創業板上市,但由于隨后進行的全產業鏈布局和加速國內市場的開拓,上市之后公司經歷了一段巨額虧損期,一度讓投資人產生疑慮。不過,今年中報,國聯水產的業績首次實現上半年盈利,多年來的努力已經曙光初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