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9月23日,筆者在常山縣輝埠鎮東山根村王羊富的稻鱉共生養殖基地上看到,金黃色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晃,整塊稻田用石棉瓦、鐵絲網圍起來,還有一大片呈丁字形的水域。正在現場察看指導的縣水利局局長胡姣良介紹,這么大水域留起來是用來養甲魚、螺螄,甲魚吃螺螄,品質要好一點。
今年,該縣水利局著手試點稻鱉共生養殖模式,全縣共安排了50畝,其中東山根村王羊富就實施了20畝。
在縣水利部門的技術指導和當地信用社的資金幫扶下,今年6月,王羊富種下了20畝單季雜交水稻,同期投放了6000多只中華鱉和臺灣鱉,經過3個多月的精心管理,水稻長勢喜人,甲魚的生長狀況良好,有的單只鱉已超過了1公斤。王羊富高興地說:“按照每畝300只甲魚,每公斤甲魚260元計算,畝產值可超4萬元。”
據悉,一旦稻鱉共生養殖模式試點成功,該縣將從明年起擴大養殖規模,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