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暑”,因為“三公”消費受抑,市場再次掀起一年一度的“大閘蟹焦慮”。為此,筆者采訪了幾位業(yè)內權威人士,試圖以此破解這個“焦慮”。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楊維龍先生認為,今年爭論的焦點形成了一個悖論:一、“三公消費受抑”,蟹價應該下降;二、高溫促使養(yǎng)殖成本大增,蟹價應該上漲。到底是“漲”還是“降”,楊會長認為,十年來,陽澄湖大閘蟹幾乎年年以10%至15%的價格快速上漲。常言道,“千做萬做,虧本不做”。有篇文章承認陽澄湖大閘蟹養(yǎng)殖成本提高了,但“三公”減壓了,所以仍然為降價壓縮出了空間。按其說法,“20元一只3兩雌蟹”是可以的。我很想問一句,您的定價依據(jù)是什么?調查過嗎?陽澄湖大閘蟹產量因高溫而減少三四百噸,“三公”雖然撤軍,但全國消費者的剛性需求絕不可能消失,提供給全國范圍那幾十年長期固定的、非政府機構的老客戶(包括港澳臺)的供貨協(xié)議是可以隨意處置的嗎?
提到成本,在陽澄湖大閘蟹標準化養(yǎng)殖基地,昆山市水產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莊福明再次公布了陽澄湖大閘蟹的商品成本:以各種指標都處最佳狀態(tài)、最具樣本性質的雌性的“水中仙”大閘蟹為例,3兩左右,公司的“原產地離水價”至少60元一只,這是它的“原始飼養(yǎng)成本”決定的:蟹苗、各種餌料;漁網(wǎng)、船只等各類設備的投入和折舊;油、水、電等各種能源的日夜耗損;各類人工工資的支出;而最不能繞過去的成本,就是大閘蟹養(yǎng)殖過程中的“死亡率”,年年都在20%以上……今年高溫,應該死亡更多。其次是商品蟹銷售成本,每只蟹的防偽“戒指”,必須向“陽澄湖大閘蟹保護辦”申購,每枚0.35元;扎蟹繩每根0.3元;包裝盒每只15元;人工包扎費,每只0.25元;產品介紹卡每張1元;物流(快遞)每簍蟹為20元至40元,還有成品蟹死傷耗損5%—10%,網(wǎng)站推廣提取15%—25%,除此外,還有6%—13%的各種稅收(包括普通發(fā)票與增值稅發(fā)票)……另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成本標桿是——人工今年比往年漲了40%以上。粗粗算來,加上不菲的銷售成本,每只3兩的雌蟹成本至少超過了70元。莊總說:“正常的利潤還沒包括在內呢。某些網(wǎng)站如其所說賣的是正宗‘陽澄湖蟹’,那么,10元錢買一只蟹鉗都不夠。因此不管網(wǎng)站銷售的是否‘遼蟹’、‘閩蟹’、‘甌蟹’,不管‘三公消費’如何受抑,只要10元、25元一只的3兩雌蟹,除非自殺性拋售,其正宗的‘陽澄湖蟹’之可能性,幾乎沒有!但為了適應市場,我們企業(yè)將保持去年的價格不變。”
中國漁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劉忠則樂觀地表示,“三公消費受抑”,對蟹農來說,看上去不利,其實不然,限制三公消費,其實反而讓市場更加明朗,少了關系戶需求,產品直面市場競爭,剩下的就是品質、服務和商家信譽的較量。
發(fā)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