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只要用手機登錄水產養殖監控管理系統終端,養殖區海水溶氧度、水溫、鹽度和PH值等參數指標就一目了然。“養殖區面積大,離家遠,來回跑不方便,有了物聯網技術,在家坐著也能養海參。”10月12日,文登市一名養殖戶向記者解釋物聯網應用的妙處。
據了解,水產養殖示范應用物聯網技術是通過物聯網智能控制管理系統,綜合運用了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計算機與網絡通訊技術,實現水質監測、環境監測、視頻監測、遠程控制、短信通知等功能。在水質監測過程中,技術人員在目標水域中設置溶解氧、水溫、鹽度、PH值等傳感器,對水產養殖各個階段水質主要參數進行實時監測預警,一旦發現問題,能夠及時自動處理或短信通知相關人員。
“用戶也可以通過水產養殖監控管理平臺或設置在監測區的控制終端查看實時數據,根據數據記錄對監測區域實施針對性管理,從而達到‘養殖不下水’的效果。”文登市海洋與漁業局水產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介紹說,通過該系統,漁業管理部門還可以對各監測點水環境進行監控指導。
文登有156公里海岸線,海參、鮑魚、河豚魚等海珍品養殖面積有20多萬畝,是國內重要的海水養殖區。去年底,文登成功爭取到中國農業大學在水產養殖中應用物聯網技術示范項目,今年7月,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該項目在全國三個省試點示范,文登是山東唯一的試點城市。
目前,文登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在文登駿馬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威海海寬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五壘島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等幾家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開展物聯網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工作。目前,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已全部安裝調試完畢。
“物聯網智能控制管理系統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經濟效益,而且可以指導養殖戶按照標準化養殖要求,嚴格控制使用投入品,減少水產養殖污染,形成養殖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工作人員表示。借助水產養殖全過程數據參數,可以建立水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制度。下一步將借助物聯網監測監控平臺建設與遠程診斷系統,拓展遠程控制指導范圍,從而給予水產養殖戶更加及時準確的管理意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