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斥資近十億的金山河整治工程是近年來惠州難得一見的順應民意的市政工程。不過,金山河整治并非政府一勞永逸的承諾,后金山河整治時代的考驗永遠不會結束。就像廣州斥巨資整治東濠涌、荔枝灣涌,卻常常被一場豪雨打回黑臭的原形,金山河亦須面對公眾對黑臭現象、死魚事件的質疑,因為它不僅關乎整治工程之后的環境管理與保育,更可能關乎整治過程中的工程設計與質量問題在時間打磨下慢慢浮出水面。
10月17日早上,金山河吊雞瀝下馬莊300多米河段出現大量死魚,環衛工人一上午打撈出近千斤,仍有不少魚在陸續死亡。市民質疑該段惠文橋下面有排污管道,導致河水黑臭。更有周邊居民反映,金山河的黑臭及死魚現象時有發生。據相關技術人員透露,可能是雨污分流方面的問題,造成污水沿排水管道進入了金山河。當天,惠城區環保局已抽取水樣進行檢測。
有一種犀利的聲音開始懷疑金山河整治工程本身存在質量問題。對此,曾主導金山河整治工程的惠州市水務局向媒體作出了一個含混不清的答復。市水務局稱,金山河整治工程完工后,河道已經移交給市河涌管理所管理,而周邊的橋、路以及排水、排污管道等都已經移交給市公共事業局管理。果斷把金山河整治后出現的問題與整治工程作出切割,撇清責任。這并非一種科學的態度。
當然,市水務局主導金山河整治工程是否存在技術缺失或其他工程問題,也不應由市水務局自行厘定并對外發布。我了解到市審計局一直有對金山河整治工程進行跟蹤審計,只是相關審計報告一直秘而不宣。現在公眾由金山河死魚之惑進而懷疑工程存在問題,審計部門是否可以借此機會發布審計報告?一來能夠把這一工程順應民意的本質進行到底,讓其超越單純的環境與信用層面,在政務公開上打造示范意義;二來則對頻繁的民意質疑作出詳盡透明的解釋,以免公眾在黑暗中傳播猜疑,最終反過來灼傷政府公信力。
根據媒體報道,針對此次金山河死魚事件,市水務局同時表態將會同市環保局、市公用事業局等相關部門進行綜合調查。但調查結果遲遲未出爐。公眾不愿看到這一事關民生工程與環境保育的大新聞成為“爛尾新聞”,既然事出有因,就必須有所回應。
不過,相關部門更應該注意,公眾尤其不愿看到糊弄式或推卸式的調查結果。金山河是一條開放的河流,它的一切問題都暴露在空氣中,無法掩蓋,無法挪移,有目共睹,有鼻同聞,任何企圖愚弄公眾的想法和舉動最終只會愚弄了自己。
金山河死魚事件亟需更透明的解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