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嶗山仙胎魚
“仙胎魚,有"青島中華鱘"美譽。過去瀕臨滅絕,聽說最近養殖挺成功,可咋就買不到呢……”近日,不少嶗山居民向記者反映。這種當地特產,為啥難以“飛入尋常百姓家”?10月21日,記者驅車趕往嶗山深處的仙胎魚養殖基地一探究竟。今年上市的只有3萬尾,售價在80元一斤。有人想掏錢嘗鮮,但養殖戶無奈反映:“現在量太少,魚還沒出水就被高檔會所給搶了……”
1 探訪 住套房,吃進口鹵蟲
“你看,這些池子里密密麻麻,全都是仙胎魚苗。這些小家伙都喜歡群居,別看這么小又擠在一塊,但都十分靈活,你想用手抓可難了。”10月21上午,記者前往嶗山仙胎魚良種繁育基地探訪。仙胎魚,一直有“青島版中華鱘”的美譽。由于稀少,魚兒們也享受著特別待遇— 不僅住在風景秀麗的王哥莊前海一線,而且還享受“套房+進口食品”的待遇。
記者仔細觀察發現,在一個個約50平方米的池子中,上千條小魚苗正歡快地暢游。據負責養殖的青島龍盤海洋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王金霞介紹,這里每個池子里都安裝著溫度計,上面顯示的溫度都不會低于18攝氏度,也不會超過25攝氏度。因為一旦太冷或太熱,魚兒都不愿意吃食了。
說到吃食,王金霞告訴記者:“這一個個池子里的水都是深井水,沒有一點污染,而且控溫,的確是"套房"待遇,而他們吃的伙食更是標準高。”記者了解到,根據黃海水產研究所的技術,小魚享有專門從日本進口的鹵蟲孵化缸,用來孵化喂仙胎魚吃的鹵蟲,是仙胎魚專門的食物。因為仙胎魚剛出生時身長還不到1厘米,只能吃這種個頭小的蟲子。隨后,在經過兩三周的時間后,仙胎魚就能逐漸長到2厘米左右,食物就換成來自美國的鹵蟲。一般小魚要每天吃三次,一條魚每天能吃近200個鹵蟲。經歷3個月后,小魚開始長鱗,也就能吃些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類,整個成長期約為一年。
2 特點 這魚不腥,還有黃瓜香
“仙胎魚在嶗山,那是不可多得的美食。”據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這種青島特產在清朝同治年間《即墨縣志》已有記載:“仙胎魚出白沙河,從九水來,山回澗折,其流長而清湛不染泥塵,魚之游泳于清泉白石中者也,大可五六寸,鮮美異常。”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拿起一條小魚觀察。魚身潔白細膩,少了很多腥氣,卻有種黃瓜的清香。“如果做湯,那魚肉吃起來味道就鮮美了。而且香味更明顯,的確是帶著一點黃瓜的清香,并且肉質細嫩口感很好。”王金霞告訴記者。
既然縣志早就記載,那在嶗山當地居民眼中,這魚又是個啥味?嶗山北九水景區的一位40多歲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了一段回憶:“在我小時,附近的河里還有仙胎魚,但是不多了。在我父輩這個年紀,當地村民曾發現過大量的仙胎魚,當時大伙就到河里張網捕撈,仙胎魚是我們那里的第一"鮮",因為長大以后他們會游到海里去。但是近幾年來,這里早就絕跡了。”
記者咨詢了市海洋與漁業局專家得知,仙胎魚屬魚綱,香魚科。它的特點是鰓蓋后方有一卵形橙色斑紋,吻端下彎,牙寬,有脂鰭,鱗細小。生于山間各水流中。肉質鮮嫩,入口清香有“黃瓜味”,是因為他們喜歡在干凈的河水中產卵。后來在大海中生長一段時間,也多以硅藻為食,長成后又重新回到河流中,因此嗅起來不像其他海魚腥味大。
3 價格 一斤80元,沒出水就搶了
記者在養殖車間里轉了一個圈,大多都是小魚苗,發現成魚所剩不多。而且它們普遍個頭不大,據工作人員介紹,如果是人工養殖的話,長到2兩的就算是“成年人”,長度約在20厘米左右。這么小的魚,做出來出不了多少肉,能多少錢?“這你就錯了。現在仙胎魚數量很少,飼養成本又高。兩年前大概是200元一斤,今年賣80元一斤,但是普通市民想嘗嘗鮮,還是很難買到……”王金霞說。
80元一斤,想買還買不到?致力于保護和推廣仙胎魚的黃海水產研究所水產遺傳育種中心的工作人員孔祥科介紹,這主要是嶗山仙胎魚對生存環境要求太高了。在散養水域,如果稍有污染便會死亡。所以,只能在養殖基地給它們喂自然餌料,以保證仙胎魚的健康和魚肉品質。但高成本和高環境要求相互制約,仙胎魚的養殖始終難以產業化發展。
王金霞用一組數字向記者詳細解釋:在2005年11月,青島流清河的仙胎魚養殖基地,曾將一部分養成的仙胎魚投向市場,但當時成魚的數量太少,因此每斤賣到了200多元甚至300元。而由于嶗山仙胎魚獨特的“黃瓜香”,體內油脂和香脂的溶合,可使煎炸清燉的香味都發揮到最佳。后來島城10多家高檔飯店,相繼開發出50多道仙胎魚菜肴,這也讓嘗到仙胎魚美味的市民很難忘。
隨著市場需求擴大,2011年當地養殖戶引進黃海水產研究所的魚苗,去年和今年加起來成功上市11萬條仙胎魚。“這里地處嶗山深處,市民來買不太現實,而往外運送成本高。因此這些仙胎魚也早就被一些高檔飯店和會所盯上,這些魚還沒出水就被他們搶購一空。價格都在80元一斤左右。”
4 問題 啥時能走上市民餐桌
仙胎魚從嶗山當地村民常常能捕獲的“河鮮”,到后來瀕臨滅絕被養在“深閨”,如今僅僅被列為“高端消費”的行里,令人嘆息。但考慮到仙胎魚的高品質,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已經組織申報嶗山仙胎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時也申報嶗山仙胎魚有機產品認證。首先從保護的角度,希望能有更多有條件的企業,養殖推廣這種珍稀魚種。
雖然聽了這么多介紹,可記者仍沒有機會一嘗仙胎魚的美味。相信,作為普通市民,我們更關心的是這種島城獨有的美味啥時候能走上大眾的餐桌。“雖然我們培育了100多萬條,但對于這么大的市場缺口而言,仙胎魚數量實在太少了。走上普通餐桌,大概還需要3年時間。”
記者從黃海水產研究所了解到,經過近幾年的研究,目前黃海水產研究所水產遺傳育種中心,早已經掌握了親魚促熟、人工排卵、人工授精、人工孵化和人工養成等人工繁育技術。但是仙胎魚還有一個致命的“硬傷”,生命周期短,只有1年。企業也在選擇和觀望,如何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經濟價值。一般來說,春節、中秋節,是消費能力最強的節日。仙胎魚作為高端魚類,此時還是小魚,沒辦法進入市場銷售。所以目前相關專家正在研究和完善仙胎魚的反季節培育,這樣不僅能提高仙胎魚的產業化發展價值,還能更好地保護種群數量,走上更多市民的餐桌。
延伸從瀕臨滅絕到人工養殖如今要把它“放歸山野”
嶗山當地的養殖戶坦言,仙胎魚是一年生的溯河魚類,春天河水溫度逐漸上升到接近海水溫度時,在海洋里越冬的幼苗進入河口,并向上溯游,群集覓食,秋天水溫降低,仙胎魚逐漸像河下游移動,秋雨之后,開始在河口的沙礫上產卵,大部分雌魚產后力衰而亡。幼魚脫膜后潛伏沙礫間發育,后入海越冬,第二年春天在返回河里。
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工養殖仙胎魚的“復出之路”來之不易,因此不能“光吃不養”,要給他足夠的保護。養殖戶們認為,針對仙胎魚獨有的生活習性,首先還是調查和分析仙胎魚的生長環境,尋找出仙胎魚物種的發源地,找出幾條生態水系良好的河流進行仙胎魚的幼苗放流,在仙胎魚的發源地建立仙胎魚資源保護中心和監測站。同時,在保護區蜿蜒的山間路上鋪上木棧道和休息涼亭,這樣還可以發展成休閑觀光漁業,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游人在旅游景觀的同時可以解仙胎魚的生長過程,使仙胎魚這一稀有物種得以廣泛的宣傳。由政府制定相關規定和出臺管理辦法,將仙胎魚作為國家級稀有水生保護品種。嚴禁各種環境污染和人為的破壞,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讓其生長。
此外,日前嶗山仙胎魚良種繁育基地和嶗山仙胎魚健康養殖基地將分別掛牌成立。其中,嶗山仙胎魚良種繁育基地結合黃海水產研究所水產遺傳育種中心,配套先進的設施裝備,建立專業的嶗山仙胎魚良種繁育基地,強化良種引進與培育,實現仙胎魚的良種供應,同時申報國家級嶗山仙胎魚原良種場。嶗山仙胎魚健康養殖基地選址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未來即將建設成集健康養殖、旅游觀光、時尚消費于一體的現代化園區。
而養殖戶的建議也得到了漁業部門的支持,將規劃建設一處嶗山仙胎魚種資源保護區,在嶗山旅游區選擇一處適宜的水系流域,投資建設必要的保護設施,保證嶗山仙胎魚的自然棲息地不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干擾。通過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聯手,共同為這種美麗的小魚安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