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種業是很嚴肅的產業,不是誰都可以做的!”雷霽霖說。
筆者就近日湛江苗種協會與SIS議價親蝦價格一事與雷霽霖院士溝通種業發展的意見,雷霽霖建議種質工程的發展最好與單純的擴繁形成相對獨立的系統。種業和擴繁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看到種苗市場好,買了兩斤卵育出苗來在市場上銷售,這也只能算是做生意。做種業的廠家要嚴格通過國家批準、有資質的技術人員、符合國家要求的系統。
“現在做種行業思想不端正,單純從盈利賺錢角度來做種業是經不起檢驗。”雷霽霖指出,現在大黃魚、石斑魚、大菱鲆等魚的育種都已經完善,育繁推一體化推不開主要是因為企業還不夠專業。雷霽霖說,就目前大菱鲆體系下的種業來說,龍頭企業是有保證的,其中技術、管理、流程正規不正規是很重要的。
“現在水產種業遍地都是,例如海南也有好多種業,臺灣、浙江、廣東的很多人帶著錢過去經營,但是誰都不知道誰做得好做的壞,沒有標準也沒有品牌。”雷霽霖說,現在行業缺乏標準,門檻低,就像買卵育苗掙錢這個事兒,本來進入種苗的資格就缺乏,但是他已這樣的方式短期內也掙到了很多錢。育繁推一條龍也是合理的,但關鍵在于各個環節的把關,品牌做出來要公示,要大家檢驗,每個環節都要有人來把關檢驗,并頒發相關資格證,但是就海水魚這塊來說目前在這方面基本是空白的。
種業問題沒有很好的把關、沒有建立正常的渠道和正常的制度來把控,要談推廣等都很難。“要我說就每個環節分開進行,按著標準你也做螺絲釘我也做螺絲釘,上頭接下頭形成一個良好的體系。”雷霽霖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