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世華會解讀——他們眼中的世華會(十一)
——吉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年來,圍繞脂質供應對淡水養殖魚類蛋白質利用及生長的影響、淡水養殖魚類對重要脂肪酸的需求及其脂質代謝疾病的防控等,國內外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研究確認,淡水魚飼料脂質的提高可以有效地節約蛋白質。
在產業一線,此理念已被廣泛接受并得到應用,在草魚鯉魚等大宗淡水魚的養殖中,飼料油脂水平已大大提升。另一方面,盡管已對脂肪酸的營養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比如淡水魚也需要提供一定水平且比例平衡的不飽和脂肪酸,但生產中對飼料脂肪源的選擇還多本著使用方便、成本低的原則,尚未完全從脂肪酸需要的角度對油脂源進行科學的選擇。其三,國內外對集約化養殖中頻繁出現的養殖魚類脂肪肝問題非常關注,并在研究淡水魚脂質代謝過程及原理的基礎上,基本弄清了其致病機理,且已從功能性添加劑使用、適宜能量水平供給及投喂策略調整等方面明確了對策,相關技術手段已逐步在生產一線推廣應用。
我認為淡水魚脂肪代謝研究下一步的重點和方向:
首先是圍繞提高飼料脂質能量供應效率的機理及其方法的研究。這方面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積極發揮脂質的供能作用,節約蛋白質。研究方向包括促進脂質的消化、吸收、轉運以及脂肪酸氧化效率,研究將進一步關注脂質代謝的各個環節,在應用層面上會涉及到相關功能性添加劑的開發,如微生態制劑和中藥添加劑等,并進一步探討蛋白源與不同油脂源的使用比例,重新思考能蛋比問題等。
其次是圍繞體脂蓄積定向調控的機理及其方法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關注魚類健康,提高養殖效率。未來可能還會深入開展強化淡水魚高不飽和脂肪酸體內合成能力的研究,為人類提供價值更高的魚產品。研究方向包括對魚體脂質蓄積量及組織部位的調控研究,比如怎樣抑制肝脂和腹脂的蓄積,適當提高肌肉脂質的蓄積水平。這方面涉及到營養素分配及脂質的定向消耗問題。
研究路徑上需要積極應用已確立的分子生物學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手段,如采用離體細胞培養體系、進行基因表達檢測、檢測脂質代謝中間產物等,深度解析脂質代謝的基因調控網絡和脂質轉化規律。
以上兩方面的研究關系密切,要考慮外源性和內源性脂質代謝的不同,更要把握淡水魚類脂質代謝調控整體系統,深入理解其關鍵節點,進而通過飼料學乃至飼養手段進行干預。此外,與脂質代謝相關的,還有油脂源的選擇和開發問題。除了地方性非常規油脂源的高值化處理方向之外,藻源性或者菌源性油脂源飼料化等方面,將來也可能成為值得關注的課題。
世華會的許多報告我都很感興趣,除了脂質營養領域的報告之外,可能還會對以下兩個方面的報告更關注一些:
一是采用組學方法研究營養代謝狀況的報告。當今的營養學研究已進入了組學時代,為了全面系統地研究脂質代謝,必須在以前零碎的、片段的以及單一的結果基礎上,采用代謝組學的理論和方法,系統深入研究其代謝特點和規律。不單是脂質代謝組學,也想了解蛋白質代謝組學和糖代謝組學方面的研究進展。
第二是漁用生物飼料開發及其應用技術。生物飼料開發將是未來解決飼料資源日益短缺狀況的重要方向,而生物飼料產業本身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其工藝尚未完全規范,效果也未完全穩定,非常值得關注。同時,生物飼料包含的益生菌及其代謝產物可顯著影響動物的脂質代謝,我對這一方面也特別感興趣,希望能有更多的了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