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帶動的珍稀龜類養殖戶已有2560戶。
“沒想到一只小小的金錢龜,竟能為博羅縣域經濟帶來活力!”一位剛參觀過惠州博羅縣龜鱉產業鏈的外地客商禁不住連聲感嘆。
昨天上午,中國漁業協會龜鱉產業分會和全國名龜產業保護委員會共同授予的“中國金錢龜之鄉”牌匾在博羅縣楊僑鎮政府揭牌。
過去20多年里,瀕臨滅絕的野生金錢龜(學名三線閉殼龜)在楊僑鎮首度實現了人工繁殖,從而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南部省區拉開了規模養殖的序幕,并迅速實現產業化。
養殖規模首屈一指
就在6年前,知名龜鱉專家、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龜類專家組成員周婷和其他專家首次把關于我國金錢龜養殖狀況的調查報告發表到歐洲的《爬蟲》雜志時,大部分歐美等國專家都不敢相信,廣東竟有技術能讓金錢龜這一全球瀕危野生物種的繁殖能力這么強。
周婷向記者回憶,直到2010年在惠東召開第二屆閉殼龜保護會議后,IUCN專家走進養殖大戶李藝在楊僑鎮建設的金錢龜養殖場,親眼看到了傳說中的3000多種龜,這才相信中國的金錢龜養殖規模和繁殖量確實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在周婷等一批國內外專家看來,中國的金錢龜養殖所以能夠走上產業化的道路,與中國漁業協會龜鱉產業分會現任會長李藝有著很直接的關系。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的三線閉殼龜資源較為豐富,但由于龜類的食用、藥用和觀賞價值被日益重視,人為捕殺的行為顯著增多,同時三線閉殼龜的棲息地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水域、污染及餌料資源下降等造成其資源量大為減少。
為此,一些野生動物專家當時就擔心,如果再不加強保護和阻止民眾捕食,金錢龜很快就會在國內滅絕。也正因如此,長期以來,金錢龜養殖一直被視為一些有錢人展示個人財富的游戲。
在1989年以前,出生在廣東湛江的李藝一直是楊僑農場里一位老實本分的職工。這年秋,他說服家人,通過東拼西湊籌到的2475元錢,在河源一個農貿市場買回了8只金錢龜種龜,就開始利用自己的宿舍陽臺嘗試人工繁殖金錢龜。
沒想到的是,他這一試便成功了。只過了不到一年,李藝就利用這8只種龜成功孵化出了10只小龜。由此,金錢龜無法人工繁殖的魔咒被這個半路出家的農民打破了。
李藝告訴記者,經過20多年的發展,那8只元老已經為他培育出了超過3000只種龜,而他的龜場,也搖身一變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金錢龜養殖基地,并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評為國家級的金錢龜養殖標準化示范基地。
廣東存欄量占全國80%
這些年,周婷一直在長期研究和觀察廣東金錢龜養殖產業。在她看來,金錢龜的繁殖技術已成熟,每年都有一批飼養的龜成熟,也有一批新繁殖的龜苗在增加,如此良性循環,金錢龜的種源和龜苗逐年在增加,從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金錢龜的人工繁殖資源。另一方面,由于金錢龜價值高,利用范圍和利用數量相對較小,不會出現過度利用現象。
據楊僑鎮政府介紹,24年來,僅在楊僑鎮,李藝就帶動300多戶農民辦起了家庭生態農場。目前,該鎮金錢龜的存欄量有2萬多只,年產金錢龜苗超過10000只,產值達2.5億元,金錢龜的交易量占到了全國40%的市場份額。“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游客和消費者慕名而來,把楊僑變成了全國最大的金錢龜交易集散地。”
“實際上,這些年我們帶動的金錢龜、石金龜等珍稀龜類養殖戶已經有2560多戶。”李藝一臉自豪地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全國金錢龜的存欄量至少發展到15萬只以上,其中廣東就占了八成。”
實施多元化發展
如今,以博羅為中心、輻射范圍涵蓋廣東周邊6個省區及越南等多個東南亞國家的金錢龜養殖帶,仍然在不斷吸引著各路資本的進入。一條以飼養、繁殖、深加工、旅游、科普宣傳為重心的完整產業鏈,僅為農業方面就可以實現產值上百億元。
“早在2006年,我們便投資組建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與中山大學合作開發金龜露、金錢龜酒、金錢龜膠囊等保健食品。”據李藝介紹,為擴寬產業結構和延伸產業鏈,2011年,他們又投建了金錢龜生態園,每逢假日都要接待游客過萬人次。
按照當地政府規劃,李藝的公司開始在現有龜園旁,建設一個占地面積310畝的集金錢龜養殖與休閑觀光場所為一體的農業旅游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帶動更多的相關產業在這里集聚。”在李藝看來,凡是有大規模養殖金錢龜的地方,都可以做好“多元化發展”這篇大文章。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