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去年的“海葵”臺風帶給我們的實在是太慘了,當時我們的1700畝養殖塘全部被洪水淹沒,2/3塘堤被沖垮,大半年的辛苦幾乎成了泡影,損失相當慘重,“海葵”過后,在市縣漁業主管部門的指導幫助下,我們立即進行了標準化養殖池塘改造,今年的“菲特”雖給我們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但比起去年來還是欣慰得多了,不但塘壩損毀范圍小,就連被沖走的南美白對蝦也是少量的,這樣初算下來畝均收益還有近萬元,直接挽回經濟損失達一千多萬元。”說起標準化養殖池塘改造的好處,象山東溪塘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勵福登滔滔不絕。
據統計,我市共有海(淡)水產養殖面積近90萬畝,根據農業部“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水產養殖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的要求, 2006年開始改造一些低產池塘,啟動了136個標準化養殖池塘改造項目,共投資4.3億元,改造池塘12.62萬畝。
據了解,目前我市絕大多數池塘仍然為粗放型養殖的低標準池塘,這些池塘建設標準低,建成時間長,池塘基礎設施簡陋,淤積嚴重,有效水體不足,缺乏科學統一、規模化、集約化的布局規劃。那么,為何我市大部分養殖池塘未能進行標準化改造?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資金落實問題。為此,水產養殖專家呼吁:希望今后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標準化養殖池塘改造力度,將通過實施區域性整體推進戰略,強化池塘標準化基礎建設,通過標準化池塘建設,促進漁業增產、漁民增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