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多寶魚是我國養殖產量最大的海水魚品種之一,2005年產量達5萬噸,涉業人員數十萬。2006年發生的“上海多寶魚藥殘風波”,由于部分媒體不公正的報道,多寶魚被無端帶上了“致癌毒魚”的帽子,多寶魚整個產業鏈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致使國家花費大量財力人力引進培育起來的一個將近40億元的多寶魚產業鏈幾乎遭到滅頂之災。
自“上海多寶魚藥殘風波”發生以來,已有半年時間,多寶魚滯銷,產品大量積壓。風波發生后兩個月,多寶魚銷售幾乎為零,之后四個月,多寶魚的銷售仍僅逐步恢復到風波前正常銷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銷售價格落至7元/斤,是風波前價格的四分之一,遠低于成本的一半(飼養成本平均17-20元/斤)。超規格商品魚收購價僅為4元/斤。養殖業戶正遭受巨額虧損,并面臨嚴峻困境。
多寶魚養殖周期是一年,也就是說,風波發生前,有一年的存養量積壓,按目前銷量,需銷售XXXX以上時間才能銷售完。多寶魚產業和養殖業戶的經營和生存狀態非常嚴峻。
為了解并反映多寶魚養殖業戶的經營和生存狀態,從業網友自發進行了一次情況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簡要報告如下,以供上級部門參考決策。
0. 調查概要情況:
調查時間:2007年5月20日至2007年5月28日。
調查范圍:山東省、河北省、江蘇省、遼寧省
收回調查表:1221名養殖業戶填寫了調查表。約占養殖業戶總數的三分之一。
按所統計養殖業戶占業戶總數三分之一計,商品魚及半成品存欄總量約XXXX萬尾。總存養量高達XXXX萬尾以上。按目前日銷量估計,當前存養的大規格商品魚需約XXXX時間才能銷售完。
95%以上的養殖業戶有貸款或向親友的借款,由于養殖多寶魚投入高,借貸款數額巨大。面臨巨大的債務壓力,生產情況難以為繼,生活方面甚至面臨生存壓力,對前景悲觀,希望主管部門為多寶魚洗刷“毒魚”的污名,正常進入市場。養殖業戶的生產經營情況和生存壓力困境之沉重,迫切需要扶持,解決。
1. 養殖業戶經營情況:
1.1. 養殖業戶95%以上負債經營。
95%有貸款,很大部分有向親友的借款,無力償還貸款利息和貸款,面臨親友催債壓力。
如果不能正常銷售,養殖業戶將破產倒閉。
貸款數額未統計,但從了解看,貸款20萬到100萬的很多,如果產業崩潰,這些貸款全部無法償還。
1.2. 當前生產無法維持。
存養的待銷的商品魚,每天都需要支付電費、飼料、人工等費用。
如果電費拖欠,面臨電力部門拉閘停電的壓力。
由于前景暗淡,飼料和人工費用不能賒欠,只能繼續東挪西湊,能堅持的時日不多。
部分養殖業戶已經停產或倒閉。
調查到的是目前養殖大棚仍存養有多寶魚的業戶。從春節到現在,由于資金問題,有很多1-2元/斤賣掉所有商品魚破產的。
具體停產破產的養殖業戶的數量,未能統計。
1.3. 轉產其他品種,沒有資金支持。
2. 養殖業戶生存狀態:
2.1. 面臨緊迫的債務壓
每天面臨銀行和親戚朋友的催債壓力,幾近崩潰。
2.2. 資金短缺,嚴重影響到生活,甚至是生存壓力。
很多養殖業戶將全家資產投入到多寶魚養殖,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多寶魚積壓、低價、滯銷,背負重債,家庭生活經濟來源斷了,很多人稱孩子上學的錢都沒有著落。
2.3. 心理負擔重,精神壓力大,對未來絕望。
很多養殖業戶居家常年在養殖區養殖生產,精神壓力本來就很大,目前背負“黑心養殖戶”的壓力,催債壓力,銷售壓力,商品魚積壓,沒有后續費用。
對未來養殖沒有信心,對還債沒有信心,感覺沒有“活路”,沒有“生路”。
有種“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的絕望的情緒。
甚至有一些對生活絕望,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3. 養殖業戶對規范養殖的認識
3.1. 多寶魚工廠化養殖本身是適合規范管理的養殖模式。
多年來,多寶魚養殖產業的發展造就了一大批養殖技術高超的養殖業戶,這是工廠化養殖行業的寶貴財富和重要支持。
3.2. 通過“上海多寶魚藥殘風波”,顯著提高了養殖業戶的法規意識
風波的過程使養殖業戶對健康養殖藥物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主管部門多次的培訓也使養殖業戶對健康養殖技術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95%以上的業戶表示,了解無公害養殖的相關法律法規,并表示能堅持自律,不使用違禁藥物。
4. 請求和期望政府部門扶持和采取的措施
4.1. 為多寶魚正名,盡快恢復市場
養殖業戶最多的、最強烈的、最迫切的請求就是請政府部門進行宣傳恢復多寶魚名譽。以便消除消費者的偏見,重新正常進入市場。
“上海多寶魚藥殘風波”使消費者誤認為多寶魚本身有毒,是冤枉的。多寶魚曾經被過度渲染,又經過半年整治,現在更加安全。
雖然,多寶魚返回市場后,各地的檢測部門定期檢驗表明,目前市場上多寶魚的合格率是很高的。但在部分消費者和餐飲經營者印象中,毒魚的帽子始終沒能摘下,目前有部分消費者仍心有余悸,認為多寶魚本身有毒;有部分餐飲經營者認為多寶魚本身有毒,不敢經營多寶魚。
所以經常出現想吃多寶魚的消費者買不到多寶魚,而想經營多寶魚的餐飲業主又怕承擔風險。
多寶魚被錯誤地扣上了“本身有毒”的帽子,迫切希望還以清白,以平等的身份,進入市場,公正地接受市場的監管,接受消費者的考驗。
媒體的不公正報道,導致一個產業遭受滅頂之災,導致數十萬從業人員生計困難。國家是否有相關的機構進行監管呢?出現了這樣的問題,能否出臺措施辟謠挽回損失呢?
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2007年3月8日提出要求新聞媒體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求新聞單位要從多寶魚有毒報道、海南西瓜注水報道中吸取教訓,不要因為炒作而損害農民利益”。
作為養殖業戶,我們已經遭受了慘痛的損失,哪還有資金去宣傳,去改變全國的媒體曾經造成的“多寶魚有毒”的惡劣影響?
最近我們看到,媒體過度炒作食品安全事件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嚴重。海南香蕉接連遭受三次“致癌”、“有毒”謠言的影響,中央電視臺等全國主要媒體出面辟謠,很好地避免了損失。
我們多寶魚過去被不公正報道,現在各地的抽檢也都是極高的合格率,能否也在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得到公正的評價,辟除謠言造成的影響呢?
4.2. 強烈要求主管部門加強監管,保護守法養殖戶的合法權益。
4.3. 希望有關部門牽頭成立全國性的行業協會,改變一盤散沙的局面。
5. 調查感觸
通過這次調查,了解到這1221個養殖業戶面臨的生產困境和生存狀態,有很多感觸,扼要說明如下:
5.1. 養殖業戶處境艱難,對很多業戶家庭來說是感覺到絕望,似是絕境,妥善解決非常迫切。
5.2. 養殖業戶最主要的要求是希望主管部門能幫助多寶魚正名,進行宣傳,恢復多寶魚在在消費者心目被誤導的“有毒“的印象。養殖業戶自身沒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5.3. 媒體的不公正報道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失,損失巨大,破壞力很強,對多寶魚產業及海水養殖產業造成的危害如此之大,政府應引導正確的方向,并及時應對媒體誤導,避免或及時挽回,盡可能減少損失。
5.4. “上海多寶魚藥殘風波”打擊的不單是多寶魚,其他養殖海水魚,尤其是鲆鰈類品種受影響很大,很多養殖業戶心有余悸,不敢轉產其他品種。
5.5. 很多養殖業戶對養殖行業很熟悉,客觀認為多寶魚的養殖模式和品種優勢,比淡水魚和豬肉、雞肉更安全,對如此毀滅性打擊多寶魚心存不解。
5.6. 多寶魚風波已使養殖戶對科學養殖的法規掌握得非常清楚,并使科學的健康養殖技術得到更好地推廣,如果政府適當引導度過難關,他們將是非常好的養殖群體和產業支持因素。
5.7. “上海多寶魚藥殘風波”將多寶魚渲染成有毒食品,且程度深,持續時間長,經歷半年時間銷量能上升到正常銷量的三分之一,說明多寶魚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廣闊的。
5.8. 進行多寶魚正名的宣傳,恢復多寶魚的正常銷售,能穩定養殖業戶心態和情緒,并能給予養殖業戶及從業人員對多寶魚產業和海水魚類養殖產業以信心。這個工作,多寶魚養殖企業或行業自身現在很難達成。主管部門實施才有可行性,才有力度,才能達到積極的效果。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