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印:產業逼近拐點進口親蝦無法解決國內問題
2013年中國水產學術年會在合肥召開
10月23日,2013年中國水產學術年會在安徽合肥召開。據悉,本次會議共有550人報名,300多位專家學者作報告,同時本次會議為在2012年度獲得優秀論文的作者頒獎。本次水產年會還特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研究所王清印研究員,作大會主題報告。
王清印作了題為“我國水產中冶現狀及發展愿景”的報告。他在報告上說,目前我國投資建設的引種育種中心總共27家;全國建成各類苗種場15306家,持證上崗的11000家。而良種覆蓋率方面,我國與西方國家差距甚遠,“挪威等國家良種覆蓋率達95%-100%,我國目前良種覆蓋了僅有20-30%”。據悉,從國家“863計劃“之后,我國開始從國外進行引種,比如南美白對蝦、大菱鲆及海灣扇貝。就目前我國水產育種的發展來看,王清印認為”我國水產育種并不成功”。
而對于時下正熱的,湛江對蝦種苗協會與SIS親下價格談判事件,王清印認為,國際上的水產強國,都在搶占國內水產種苗市場,而我國的南美白對蝦種苗事業逼近拐點。
“我國的對蝦親蝦需求每年400萬對左右”,他說,目前來看進口親蝦解決不了我們對蝦產業的問題。
據悉2010年伊始,黃海水產研究所育種專家開始醞釀選育南美白對親蝦,按照國際上先進的家系選育技術方法進行選育“黃海1號”親蝦。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度,共有2萬對左右“黃海1號”供應國內親蝦市場,去年增加到5萬對。今年約8萬對。“3年以后,預計可以提供30-50萬對“黃海1號”親蝦”王清印說。
展望我國對蝦種業的未來,王清印說,短時期內國外的親蝦在我國還會占優勢,預計5年以后國產親蝦將會漸漸占優、實現重大逆轉。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