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的河蟹批發市場安豐國蟹交易市場一攤位門口擺放著陽澄湖大閘蟹的包裝盒
編者按:說到龍蝦,養殖規模最大的不是江蘇盱眙,但最有名氣的要數“盱眙龍蝦”;說到螃蟹,江蘇興化有“中國河蟹養殖第一縣”之稱,然而人們耳熟能詳的卻是蘇州陽澄湖螃蟹乃至南京固城湖螃蟹。我們認為,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品牌叫響了,有利于附加值提升,有利于蛋糕做大,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具體到江蘇興化,“河蟹第一縣”遇到了什么難題,緣何沒有打造出具有明顯地域標簽的品牌?金秋時節,人民網記者深入當地采訪,一探究竟。
菊黃蟹肥秋正濃。有“中國河蟹養殖第一縣”之稱的江蘇興化,其今年的河蟹規模多達80萬畝。人民網記者在當地采訪發現,興化河蟹今年的產銷量有望再創新高,但品牌沒有做大做強的隱痛依舊未見減輕,即便是上規模的品牌蟹生產企業也無奈慨嘆,“在當地主要是走量,卻同樣賣不上好價錢”。
規模擴張,養殖面積滾雪球
今年的河蟹集中上市高峰晚來了半個月。據興化市水產局水產科陳科長介紹,螃蟹最佳生長時間是每年的小暑、大暑和立秋季節,適宜生長的水溫是25-33攝氏度,不料興化從今年6月份開始就進入了35攝氏度的高溫日,持續高溫造成河蟹生長緩慢。和往年不同的是,國慶節之后才是品蟹的好時機。
氣溫因素還造成河蟹單產減產約15%,但是興化今年河蟹的總產量并沒有降低,這是因為養殖規模仍在逐年擴大。安豐是當地的河蟹養殖“重鎮”,也是重要的市場集散地!芭d化的河蟹養殖面積每年增加4萬畝左右。”該鎮副鎮長楊錦林告訴記者,以安豐鎮為例,去年養殖面積在5.6萬畝,今年已達到6萬多畝,此外安豐人還跑到興化之外的盱眙、金湖、高郵、鹽都、東臺、海安等地承包水塘,養殖河蟹規模也在30萬畝。
興化螃蟹八成在安豐國蟹市場銷上市交易,這是全國最大的河蟹批發市場,擁有346個交易攤位。“去年,我們的河蟹交易量1億斤,今年有望突破1.2億斤,交易金額有望突破50億元!
安豐國蟹交易市場董事長朱桂鳳對記者稱,最近一個月是河蟹上市季節,每天清晨,這里的河蟹經由5條物流專線運往北京、天津、成都、廣東等地,最遠的送達遼寧盤錦、烏魯木齊,高峰時段的日交易量在200萬斤上下。
在當地政府人士眼里,河蟹養殖給老百姓帶來了綜合性的收益。楊錦林以安豐國蟹交易市場舉例說,市場投入運營后吸引了大批務工人員,交易旺季每個攤位約需8名打工者,如此務工人數就有2600多人,男的日工資160元,女的100元,每天支付的勞務費就達30多萬元,再乘以80個交易日,僅此一項就產生勞務費約2500萬元。此外,河蟹養殖還帶動蟹藥、蟹飼料、漁網、物流、包裝、加工、住宿、餐飲等17個相關行業。
走量為上,名牌蟹也賣地攤價
記者在當地采訪發現,這個看起來稱得上富民產業的螃蟹養殖業其實難副。
表現之一是散養戶難賺錢。據安豐鎮養殖戶徐先生稱,他用自家的水塘養殖7畝河蟹,一畝產蟹150斤左右,銷售收入約為6000-7000元,減去每畝成本投入4000元,一畝蟹收入也就2000多元,“純養蟹我今年最多能賺2萬元”。如果租塘飼養,再減去每畝每年1200元的租金,收益就更少了,“當然,塘里套養魚蝦,還能有點收成”。
表現之二是即便名牌蟹在當地也賣不上好價錢。事實上,興化已有泓膏、天寶湖、中莊、金沙溝等10來個大閘蟹品牌,其中,金香來、板橋大閘蟹為江蘇省名牌農產品,泓膏大閘蟹、楚水醉蟹為江蘇省名牌產品,泓膏大閘蟹還是中國馳名商標。然而,盡管興化有這么多名牌蟹產品,但在交易市場上和普通蟹并沒有明顯差別,也沒有價格優勢。
安豐鎮水產辦蔡紅桂解釋說,河蟹一般9月底成熟,到11月就打撈銷售完畢,上市時間只有兩三個月,加上河蟹打撈后不易存放,無論是品牌蟹還是散養戶的地攤蟹,養殖戶只求在短時間內賣出去。據介紹,在交易市場內,很多河蟹收購商收螃蟹“不問出處”,而只是按照規格大小收購,如果自恃有品牌定價高的話就會無人問津。
名牌蟹地攤價,品牌公司怎么看?江蘇紅膏大閘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友根無奈地說,興化的河蟹銷售主要是走量,并不是靠品牌。他表示,即便他們采取生態養殖模式,運用智能化管理系統,養殖成本遠遠高于散養戶,但是在國蟹市場銷售一樣賣不出好價錢。金香來大閘蟹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建峰也認為,最近幾年養殖成本提高了,“我們品牌蟹的價格,在當地還是沒有優勢,主要是走個量”。
一個見慣不怪的現象是,也有部分河蟹養殖戶把自家的蟹裝進陽澄湖大閘蟹的禮品盒對外出售。蔡紅桂稱,即使本地的泓膏、金香玉等河蟹品牌,也有養殖戶冒充。
興化地產螃蟹需要冒充陽澄湖大閘蟹才買得上價錢,或許正是問題的集中體現。
在興化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場,收購商一般只問規格不看品牌。
江蘇是盛產淡水大閘蟹之地,陽澄湖、固城湖、洪澤湖等湖湖產蟹,尤以陽澄湖大閘蟹名氣最大,品牌價值也最高。人民網記者采訪發現,江蘇興化雖然以80萬畝的河蟹養殖水面占有規模優勢,也擁有10多個地方品牌蟹,甚至拿到了出口“通行證”,但由于缺乏統一有效的品牌運營手段,未能達到握指成拳的市場效果。江蘇省漁業養殖協會河蟹分會副會長陳如果接受記者采訪時也直言不諱:興化蟹和與太湖蟹、固城湖蟹的名氣不分伯仲,可與陽澄湖大閘蟹相比就不能同日而語了。
國外兩個市場雙雙失利
記者注意到,興化上規模的螃蟹養殖企業在本地市場無奈選擇以走量為主,賣不上價錢,那么以其養殖規模作支撐沖擊國際市場會否別有洞天呢?
江蘇金香來大閘蟹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建峰曾經為此努力過。據了解,2008年他精選500畝水面作為出境螃蟹養殖基地,開展產學研合作,按照國家有關水生動物出境檢驗檢疫標準進行養殖,到2009年底,經江蘇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檢驗檢測達標,獲得了泰州地區大閘蟹行業第一張出境水生動物注冊證書。
然而,河蟹出口并沒有風生水起地做起來,原因是“出口的要求太高,折騰不起”。據姚建峰稱,每年剛剛育苗就需要檢驗,整個生長過程要去江蘇省檢驗檢疫局化驗五六十個項目,只要有一項化驗結果不達標,就不準出口。獲評中國馳名商標的興化泓膏大閘蟹,曾經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等,今年卻也沒有出口計劃。
“具備出口資格,不把河蟹賣出國門去,實在有點遺憾!迸d化市水產局水產科陳科長說。
搶占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均遭不利,造成興化螃蟹附加值不高的尷尬局面。按照江蘇省漁業養殖協會河蟹分會副會長陳如果提供的數據,2013年興化市河蟹養殖面積達80萬畝,產值約在26億元,分別占全省的1/8和1/10,畝均產值3200多元。而根據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2012年的數據,陽澄湖大閘蟹養殖面積約3萬畝,直接產值四五個億,而由此帶動的旅游、餐飲、等相關行業的產值則接近150億元。
當地一位鎮干部也稱,由于價格懸殊,部分興化蟹走了“貼牌”銷售之路。據其透露,在河蟹快要成熟時,把興化蟹拉到陽澄湖里養上幾天,然后貼上陽澄湖大閘蟹的商標,蟹價就可以翻上兩三倍。
品牌運作握指成拳或是出路
有觀察人士指出,興化推進螃蟹養殖并非無功,關鍵仍在于整體包裝不盡到位,“在品牌打造上有個體而無群體,單打獨斗多,統一行動少”。
近年來,興化通過推進區域化布局、規;a,形成了一套“提水、種草、投螺、稀放、調控”的生態養殖模式。2008年,興化被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授予“中國河蟹養殖第一縣(市)”稱號,“興化大閘蟹”也獲得地理標志和集體商標使用權,興化已經成為江蘇省乃至全國一流的生態螃蟹生產集散基地。
但規模優勢沒有轉化為品牌優勢。以擁有“泓膏大閘蟹”名牌的江蘇紅膏大閘蟹有限公司為例,在本地市場彰顯不了品牌競爭力的情況下,只得另辟蹊徑,到外地采取專賣模式。該公司副總經理陳友根介紹,他們采取了全國直營的模式,分別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開設了78家直營銷售店,在這里河蟹價格要高于當地批發價50%!耙粋城市只設一個直銷店,必須從公司發貨,杜絕以次充好,維護品牌形象!彼f。
一步增強興化蟹的品牌意識,加強原產地保護必不可少。”在陳如果看來,振興興化河蟹產業,任重道遠。
他建議,興化今后應致力于推進水產養殖機械化、自動化,發展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河蟹生態健康高效養殖示范基地,扶持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和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推進產業聯合,引導龍頭企業、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由產中向產前、產后環節合作延伸,組織基地與企業、超市、批發市場的有效對接,引導市場服務配套、管理規范同時拓展包裝、配送、加工、流通貿易、質量監管、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信息交換等功能,推動相關地方服務產業的發展。
陳如果亦建議推出全國首家主產地河蟹價格指數,積極發揮興化河蟹產銷市場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河蟹市場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作用,鞏固興化河蟹主產區和主要銷售地區的地位,增強興化抵御河蟹市場風險能力,促進興化河蟹產銷銜接、供需平衡,增強興化河蟹影響力。
前述觀察人士指出,做強興化河蟹品牌可以借鑒盱眙龍蝦模式,將河蟹節慶活動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吸引長三角的市民前來休閑娛樂,旺了人氣,長了名氣,整體價值才能逐步得到提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