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江山市新塘邊鎮勤儉村賽華家庭農場今年首次實施稻田混合養殖魚鱉取得好效益。農場主姜賽華日前相告,目前60畝水稻已經收割,魚鱉也已陸續上市,預計畝產值1.5萬元,除去4000元成本,畝利潤可達1.1萬元。
賽華家庭農場分管生產技術的姜才根介紹,稻田混合養殖是最佳選擇,魚可吃稻蟲,鱉可吃生病小魚和死魚,鱉魚糞可以肥田種稻,三者優勢互補,可實現生態種稻、生態養魚鱉。種植期間,不施肥、不治蟲,只在種植前施放少量雞糞作基肥。田板要用漂白粉等進行消毒,促進魚鱉健康生長。魚鱉飼料為無公害的菜籽餅、螺螄、配合飼料等。
姜才根介紹,該場每畝田養殖50只以上中華鱉、100尾花鰱、紅鯉魚、鯽魚等。到上市時,鱉有2斤重,每斤100元,可賣1萬元。魚可賣1000元。單季稻選擇稻稈硬、不易倒伏的甬優9號,因稻田開溝等減少面積,單產300公斤,加工成白米200余公斤,無公害白米每斤可賣10至15元,畝可收4000多元。
“稻田養魚鱉,一定要選擇好田塊,選擇底質較肥、土壤保水性好、田埂不漏水、水源豐富且無污染、進排水方便、光照充足、水溫較高的稻田最宜。” 姜才根介紹,稻田要經過簡單的改造,開挖環溝、田向溝和暫養坑,主要作為魚鱉棲息場所,這樣水稻擱田就不會影響魚鱉生存。為防鳥類偷魚,坑邊搭架種上絲瓜、苦瓜或用網罩住。加高田埂,建好防逃設施,在進排水口處要設置防逃和防止天敵進入稻田的防護措施。
據了解,除60畝稻田,該農場還建有6個養鱉室4200平方米、標準化養殖池塘100畝。姜賽華表示,生態養殖可實現百斤魚、千斤稻、萬元錢,提高大田單位產出率。今年,農場預計可創產值500多萬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