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13年中國水產學會魚病專業委員會學術討論會10月6-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金海岸羅頓大酒店開幕。
對蝦病害方面:在6號的報告大會上,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黃捷研究員稱,今年對蝦的產量估計會降低30%左右,主要原因是“偷死”(急性肝胰腺),黃捷研究員認為急性肝胰腺壞死的病原是多方面的,包括副溶血弧菌、新型野田村病毒以及黃頭病。會上,中山大學何建國教授作了題為《水產病毒ISKNV和WSSV與宿主先天性免疫相互調控與致病機制》的報告,他指出養殖南美白對蝦發病嚴重,產量降低是由于養殖新品種不適應現有養殖容量導致的,病原生物感染是環境脅迫后的結局。
羅非魚病害方面,海南大學周永燦教授在《羅非魚疾病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術探索 》報告上稱,海南羅非魚的病害呈現一定的變化規律,如2008-2011年以無乳鏈球菌為主,主要是養成階段發病,2011年以后,發病季節提前,苗種發病也較多,仍然以無乳鏈球菌為主,2013年以后以鮑曼不動桿菌和嗜水氣單胞菌為主。
昨天上午的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聶品、海南大學副校長曹陽、中國水產學會副會長司徒建通分別做的開幕詞。
據悉,本次大會規模較大,大約有400人以上參會,大多是從事水產動物病害科技工作者。對于本次大會的召開,中國水產論壇網友“蟲蟲飛天”表達自己的觀點:整個會場鮮見漁藥企業的參與,也見不到企業的廣告,應該也沒有漁藥企業的贊助。看來產業與科研的聯系存在相當大的問題,報告中很多類似“**分子機制研究”,我不反對類似的研究,我自己的實驗室也做一些類似的工作,但太多顯然不正常,如何讓科研接地氣,是科研從業人員該思考的問題。當然企業如何將眼光放長遠,從行業需求出發參與科學研究也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國水產門戶網獨家報道,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