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濱海新區楊家泊鎮,有一個碧水清灣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他們采取稻蟹混養的方法種植的120畝的京優17號水稻,今年又獲得了好收成。許多農戶都說,是綠色生態種植的新模式讓他們再一次收獲了豐收的喜悅。
記者走進楊家泊村的一片稻田,業已收割后的稻田里依然可以看到茁壯的稻茬。合作社的村員們有的正在運稻子,有的正在脫粒。據介紹,碧水清灣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是由楊家泊村的10戶農民自愿組成的,由于這里原先是一塊荒蕪的鹽堿地,經過他們的改土治堿,在風險共擔、碩果同享的前提下,將原來零散的120畝稻田聚攏起來,成立了碧水清灣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這樣,既有利于生產和管理,又有利于收割機作業,減少了作業成本。碧水清灣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強說:“我們采用的種子是“京優17”,天津的小站稻品種。它的特點就是好吃。口感好,產量低。咱們是三十多年的地鹽堿地,地不肥,影響產量。”
不僅如此,合作社還采取了新的綠色生態種植模式,在稻田里養河蟹,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劉強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咱們每年都是稻蟹混養。它的好處是減少病蟲害,增加稻田的經濟效益。比如說,稻田一畝地收六百斤,按大米市場價三塊錢一斤,出七個米,六七四十二,四百二十斤,就是一千二百元;再加上河蟹。一畝地出一百斤河蟹,市場價十五元就是一千五,稻蟹混養,一是減少病蟲害,二是增加稻米的質量,咱們是綠色,不打藥。這都是雙重利益。”
如果說碧水清灣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的水稻面積不算太大,名氣也不算太響,那這樣的綠色水稻銷路如何呢?劉強信心滿滿地說:“這幾年連續種的是這個品種,都認可了,選品種時還得選“京優17”,咱們得保持老客戶,保證大米的品質,今年,幾乎都訂出去了,游客來了看到咱們種的大米,先訂,這幾天天天打電話問大米出沒有?”
科學的種養殖模式是豐收的前提,聯合起來早大做強抵御風險是奪取豐收的保障。我們相信,這樣的科學種田的模式一定會被濱海乃至更多地方的農戶所采用,也一定會帶來更多更好的經濟效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