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金山區漕涇鎮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捕撈告罄。據統計,全鎮今年養殖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5935畝,總產量約546萬斤,總產值達7300萬元,成為市郊淡水蝦養殖高產增收的鄉鎮。
漕涇鎮已有十多年的淡水蝦養殖歷史,經歷了一番曲折過程后,近年來通過組建水產專業養殖合作社,使一百多個零星散養戶集聚到10多個專業養殖團隊,實現了規模養殖和科學管理。沙積村湯建興養蝦起步較早,但靠單打獨斗年年產量不理想,前年他組建合作社后,不僅養殖水面增加了5倍多,還依靠團隊的力量,增設了機械設施和養殖技術人才,還被鎮科協“土專家”結為技術幫扶對子,去年以來,該合作社實現養殖收入超百萬元,養殖人員人均年收入超十萬元。據鎮水產養殖技術研究會介紹,今年全鎮以專業合作社養蝦的水面積占85%多,有效提高了科學管理水平,過去散戶養殖在遭受自然氣候或水環境引發疾病影響的情況下,減收甚至絕產的蝦塘不在少數,如今受此類影響已減少了50%以上,減少經濟損失將近一千萬元。
隨著受本地區域內水面積制約,漕涇鎮養殖戶實行科學養蝦突破發展瓶頸,推出不占地或少占地的“立體”養殖法,獲得占地少產量高的效益。如上海逸佳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采用鋼結構設施大棚養殖白對蝦和羅氏沼蝦,不僅提前至3月初投苗放養,一年內投放三茬蝦苗,這種大棚溫室養殖蝦苗成活率高,長得快、產量高。據統計,今年該社養殖的3茬蝦畝產量達1600多斤,畝產值超2萬元。據介紹,大棚溫室養蝦在同一只塘里一年養殖3茬蝦,占地面積比一般養殖方法節約三分之二,成為養殖業少占地多創收的新門道。同時可讓活蹦亂跳的鮮蝦提前在5月下旬起上市,直到11月中旬才結束,比一般蝦塘放養方式足足增加了3個月市場供應期。
漕涇鎮還鼓勵養殖戶走出去,向外“借水”養蝦,已連續多年獲得成功。今年4月,上海企平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劉企平,經過與崇明當地政府的多次協商,第一年就租到了1374畝的土地作為蝦塘,依靠臨近長江得天獨厚的水質優勢,蝦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了新的突破,不僅個頭肥大而且肉質緊實,招來市區多家菜市場和飯店老板在塘岸邊購買鮮蝦,10月以后每天上市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1.8萬多斤,為市民餐桌提供了營養豐富的美味佳肴。據統計,今年漕涇鎮蝦農在鎮外水域租塘養蝦面積已達2000多畝,依靠嫻熟的養蝦經驗在異鄉客地獲得效益2200多萬元,這種不占用本地區塘田又充分利用區外地域的水資源,成為該鎮養殖業增產增收的新途徑,對滬郊發展淡水養殖業也是一個啟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