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這種魚不吃海參,只吃海水里的藻類。有了它,咱海參養殖既節省人力、物力,還能收獲美味佳肴。”近日,記者走進丹東大孤山經濟區黃土坎鎮的丹東海珍品苗種繁育基地室內養殖場,總經理劉帥向記者介紹被譽為海參池里“清道夫”的籃子魚。“籃子魚喜歡攝食滸苔等藻類及有機碎屑,在海參養殖池中放養適量的籃子魚苗,可有效阻止池內藻類生長過盛而造成的水質敗壞,使海參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2012年,丹東海珍品苗種繁育基地從南方引進籃子魚良種進行繁育及養殖生產,當年繁育籃子魚苗2000萬尾。今年春,他們將籃子魚投放到2000余畝海參池進行混養試驗。“投放的結果讓我們很興奮,籃子魚使我們大大減少了藥物使用,海參成品產量比過去提高了30%。”劉帥說。陪同記者采訪的丹東市海洋漁業局漁業科科長孫亞權補充說:“籃子魚屬鱸形目、籃子魚科,在北方目前還是一個新興的養殖魚類品種。這種魚營養價值高,魚肉味美。”
“我們繁育基地在室內有養殖池,熱帶魚的越冬不成問題。明年在海參養殖戶中推廣這項新技術,針對籃子魚的越冬問題,我們做了兩手準備,通過加大宣傳,大力推廣這種魚走向市場;春季放養,入冬前捕撈。要是養殖戶銷售不出去的話,繁育基地將全部回收。”劉帥胸有成竹地說。明年,丹東海珍品苗種繁育基地海參、籃子魚生物混養技術的推廣面積將達到3000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