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水產業發展很畸形,且大部分企業都患有集體無意識癥狀;只側重于只有養殖和加工;而加工又是被國外的訂單所牽制的,可以說是依附于他們而生存的,以至于像對蝦這種四五百個億的產業沒有做出真正的品牌,營銷極其原始。其關鍵在于沒有企業靜下心來真正去構建完整的、系統的、具有差異化的營銷組合,營銷系統。
品牌區隔
在我看來,做品牌是需要耐心的。而很多企業以為做品牌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其實未必,像我服務的某家漁業企業,營銷啟動不到一個月,三個月后湖南全國營銷網絡就已成型,到第二年春交會過后,五到六個月時間,國內大網點已經布局完了。所以,關鍵在于你選擇什么品類進行創新,選擇什么產品進行突破,選擇什么戰略作為先導,選擇什么方式進行系統創新。
很多人覺得內銷渠道成本高昂,品牌打造成本高昂,事實上,這可能是水產企業的認知誤區。找不到渠道,或者就沒有讓自己的產品和渠道對接,沒有與內銷市場對接的營銷組合、營銷團隊,成本當然高昂。品牌不是打造出來的,品牌是存在于市場,存在于消費者心中的符號化認知。因為絕大多數水產企業都是依靠企業家或者企業品牌的名氣建立起地位的,或者通過市場占有率建立起江湖優勢,因此對品牌的理解很膚淺。
中國水產業的成功營銷,最典型的應該數獐子島和千島湖。獐子島以原產地為品牌依據,以海洋牧場為產業基點,以北緯39度為品質符號,構建起扇貝、海參、鮑魚等不同品類的產品化營銷體系。其中扇貝幾乎壟斷國內市場,海參占據第一品牌的寶座,鮑魚是國內唯一有品牌的鮑魚,銷量超4億。千島湖原生有機淳魚則是十年堅持有機品牌訴求,構建了以千島湖資源為核心的活魚全國配送、休閑加工終端營銷、魚文化休閑產業營銷、魚頭主題餐飲為幾大支柱的價值營銷系統。
未來市場
任何一個品類,如果對于市瞅者消費而言是有價值的,肯定是有未來的。二十多年前,人們也在討論牛奶的未來在哪里,如今牛奶品類中的伊利、光明、三元等雄霸江湖,關鍵問題是,中國不同的水產品品牌在哪里
現在行業發展得非常快,要讓企業進入市瞅者是起死回生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開放,讓更多的經銷商來參與,讓市場來迎接企業的品牌或產品。我見過一個干貨商,構建了裝修得非常時尚的店面和互動營銷的網購方式,包裝完之后就能迅速發展起來,把很多福建的低級海產品都拉動起來了。所以領軍企業、標桿企業、示范企業的作用非常明顯。
未來3-5年的水產品營銷,首先是品類品牌的崛起,其次是渠道品牌的風潮,然后是多元化營銷的風行。在這些方向中,創新產品,創新渠道,創新品類,創新價值訴求等創新技術將成為領先企業擺脫同質化競爭的重要工具。如果能做到出類拔萃,每一個品類都存在形成產業鏈價值企業的機會。就渠道而言,電子商務對于水產業的未來影響是革命性的。例如武漢良中行的冷鏈電子商務系統的應用,就為水產業提供了一個創新的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