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開發式的池塘養殖模式變成新型循環流水“圈養”模式,不僅實現了淡水魚養殖的污水零排放,還增加了魚類產量。記者昨天從市農委了解到,由吳江水產養殖公司實施的低碳高效池塘循環養殖淡水魚技術通過國家農業部驗收,農業部專家認為此項技術在全球屬于首創。
記者昨天在吳江水產養殖公司的養殖池塘看到,這里劃定了專門的水域養殖草魚,工人正將其中的草魚糞便和沉淀的餌料收集起來。“這些糞便和餌料經過沉淀脫水處理,就可以變成陸生植物的高效有機肥。”據這里的負責人介紹,低碳高效池塘循環養殖淡水魚技術,采用流水內循環方式,充分利用了水資源。同時,此項養殖技術大大提高了草魚產量,畝產達1500公斤,是傳統養殖方法的3倍。流水增強了草魚的體質,魚藥用量只有“開放式養殖”模式的1/500,從而確保了水產品質量安全。
據悉,我國的池塘養殖模式以“進水渠+養殖池塘+排水渠”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模式有不少弊端。魚類飼養中大量投放的餌料有5%-10%未被食用,而被食用的飼料中又有25%-30%以糞便形式排出,飼料中氮、磷大部分沉積池底造成污染,過多積累的代謝產物將抑制其生長和限制單產。此外,在高密度的水產養殖過程中,水產品容易發病,而大量的化學藥品添加在飼料中或直接潑灑使用,容易造成生物殘留,會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
今年年初,吳江水產養殖公司與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合作在淡水領域進行池塘循環養殖草魚試點,經過近7個月的養殖,試驗獲得圓滿成功。“低碳高效池塘循環養殖淡水魚技術是全球水產養殖的一次革命。”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李書民在驗收后表示,這種將傳統池塘“開放式養殖”模式創新為新型的池塘循環流水“圈養”模式,技術成熟后將逐步在全國推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