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11時30分,連江縣苔菉鎮東洛島的漁民吳允獅正駕著漁船駛向自己承包的漁排。又到了兩天一次的投喂時間,他要到漁排上協助自己雇傭的兩位工人,為2000籠鮑魚投喂餌料。
“現在的季節主要給鮑魚吃龍須菜。”吳允獅一邊與記者聊天,一邊將一把把深褐色的龍須菜扔進養著鮑魚的籠子(如圖)。吳允獅說,現在龍須菜市場價格在每公斤5元以上,可通過合作社大宗購買,每公斤只要4.4元左右,能省不少錢。
吳允獅所說的合作社,就是東洛島去年10月成立的“海島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2012年7月,身為村兩委成員的吳允獅聯合村里幾位同樣養殖鮑魚的養殖戶,籌劃成立合作社,共同抵御近兩年的鮑魚銷售低潮。經過3個月的籌備合作社正式成立,目前已吸納了村里101戶養殖戶。
“成立合作社對我們好處多多。比如說,現在申請貸款的難度大大降低,貸款額度還提高了一倍。”吳允獅告訴記者,養殖鮑魚需要花費不少資金,過去單打獨斗時,漁民想要貸款只能從農村信用合作社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貸款,每戶貸款金額也只有5萬元,這對于投資巨大的養鮑行業而言只是杯水車薪。如今,在合作社的牽頭下,養殖戶互相擔保,可以從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貸款,貸款額度也提高到每戶10萬元。
近年來,連江鮑魚養殖遭遇嚴寒期,市場上鮑魚價格一蹶不振。吳允獅告訴記者,去年包括自己在內的漁民都賠了不少錢,“現在通過合作社,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行情,制定銷售時間,加上成本下降,今年大家至少不會再賠錢了”。吳允獅說,等鮑魚價格穩中有升后,合作社將牽頭開發鮑魚深加工業,依托東洛島獨特的海洋優勢,打造屬于東洛島的鮑魚品牌。
記者手記
困中求變促發展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于苔菉鎮東洛島的漁民而言,東洛島優越的養殖優勢是老天爺賜予的最大財富,鮑魚養殖也曾讓這里的漁民賺得盆滿缽滿。然而,當“蜜月期”結束,“寒冰期”到來時,漁民要如何擺脫困境,如何讓鮑魚養殖重現生機?
窮則思變,成立合作社、發揮集體優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成立海島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不僅改變了以往單兵作戰的窘境,也為未來的鮑魚深加工奠定了基礎。如今,連江已制訂了鮑魚健康養殖農業標準。在養殖標準的指導下,在困中求變的不斷探索中,連江鮑魚養殖一定會迎來良性發展。
新聞鏈接
“空殼島”迎來回歸潮
東洛島位于連江縣黃岐半島北部海域,四面環海,距苔菉鎮2.96海里,坐船到鎮區需要25分鐘。全島面積0.96平方公里,共有村民235戶,總人口846人。
過去,由于淡水缺乏、交通不便、娛樂匱乏,不少年輕人外出打工,東洛島成了“空殼島”,6000多畝優質海域成了爛在島邊的財富。如今,以吳允獅為代表的一批“80后”年輕人掀起回歸潮,不僅為海島帶來新的活力,也再次開發了東洛島的海洋優勢,帶動了東洛島經濟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