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走出年終“考場”,泗洪螃蟹的“成績單”就讓人羨慕不已:截至11月20日,全縣共出口螃蟹376.17噸、創匯1001.588萬美元,比去年全年出口量增加60.88噸,創匯增加573萬美元。
出口創匯,只是螃蟹的“單項成績”。統計數據顯示,泗洪螃蟹養殖面積26.5萬畝,年產螃蟹3.5萬噸,年產值23.6億元,占全縣漁業總產值的67%。小小的螃蟹,交出如此亮麗“成績單”,自有原因。
知情人都說,“生態蟹”立了頭功。
早在1998年,該縣就首開全國水產標準化養殖之先河,先后實施水產科技項目60項,其中國家級推廣項目14項,有近20項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進步獎;成功探索了湖區圍網養殖、稻蟹混養等多種生態養殖模式,螃蟹生產95%以上屬于生態養殖。養殖中,積極引導蟹農由“大養蟹”向“養大蟹”轉變。近幾年來,該縣大規格螃蟹養殖面積接近全縣養蟹總面積的一半。
為了養出名副其實的“生態蟹”,每年秋季,泗洪在全縣開展優質螃蟹生產基地評選活動。經養殖戶和養殖基地申報,水產部門從蟹苗品種、投喂飼料、體重、色澤等多方面進行評審,每年產生出一定數量的大閘蟹生態養殖示范基地和優質大閘蟹定點供應塘口。
舉措遠不止這些,甚至近乎“苛刻”。該縣邀請省海洋與漁業局、省國檢局等單位組織專家多次到養殖基地現場檢查、審閱資料,嚴格監控蟹農養殖流程。此外,制定了黑名單制度、質量保證金制度、漁用投入品準入制度和產品準出制度等。
提及螃蟹,很多人就會把陽澄湖螃蟹與泗洪大閘蟹聯系到一起。其實,泗洪大閘蟹在品質上絲毫不遜色于陽澄湖螃蟹。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主任袁啟如評價泗洪大閘蟹時說,“與我小時候吃的螃蟹味一樣,接近野生的味道”。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會長李國平的評價更具體:名門出閨秀,將門出虎子,大湖出大蟹,好水養好蟹。色艷、膏肥、肉香、微甜。
為了把泗洪大閘蟹推介出去,從1996年舉辦第一屆螃蟹節開始,該縣領導就一直為推介泗洪螃蟹奔走、鼓呼。從風光迤邐的羊城廣州到陽澄湖畔的服裝之都常熟,從極具現代化而又不失中國傳統特色的都市上海再到氤氳著黃酒醇香的歷史文化名城紹興等,全國半數以上的大中城市無不留下泗洪縣領導叫賣螃蟹的身影。此外,該縣通過財政獎補,在全國近20個大城市設立螃蟹直銷店,讓食客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新鮮的泗洪大閘蟹。如此種種,無不放大了泗洪大閘蟹的品牌效應。
揭開了“紅蓋頭”,食客們自然選擇物美價廉的泗洪大閘蟹。如今,不管是超市還是農副產品專賣店,帶有“泗洪”字樣的多個品牌大閘蟹深受消費者青睞。
銷售不擠國內市場這一“獨木橋”,讓螃蟹“爬上”外國人的餐桌,是泗洪螃蟹交出亮麗“成績單”的又一秘笈。
早在1998年,省淡水研究所就派研究員曾漪青等常駐泗洪楠景水產開發有限公司,進行合作攻關。他們將螃蟹煮熟,采用多種輔料調制,做成香辣蟹,經罐裝或真空包裝后打入國外名牌超市;用韓國醬油等20多種配料通過新開發的獨特的加工工藝,先后研制出鹽汁蟹、醬汁蟹系列罐裝產品,深受韓國和日本消費者的青睞。
從2006年開始,泗洪多家螃蟹出口企業將準備出口的活體螃蟹“五花大綁”后,單個分開放在盤子里面,放進冷庫進行冰凍。螃蟹被凍僵后放入包裝箱內,出口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預計今年泗洪縣出口螃蟹將達到500噸,創匯1300萬美元,出口量有望連續8年位居全省縣級單位第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