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2月3日,從福建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日前,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有關專家對漳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和廈門大學共同承擔的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任務—“波紋巴非蛤資源恢復技術集成與示范”進行現場指標驗收。
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查看了實驗記錄,并在育苗池隨記取樣和測定,一致同意項目通過現場驗收。
據悉,為解決我市波紋巴非蛤天然苗種日益枯竭的現狀,保證巴非蛤養殖業健康發展和保護其種質資源,漳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和廈門大學聯合開展波紋巴非蛤資源恢復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共培育出平均殼長5.62mm以上的波紋巴非蛤苗種6991萬粒(其中最大殼長達18.38mm),超額完成項目指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